【课程背景】
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银行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指引下稳步推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在这样的大方向、大趋势之下,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也面临一系列难点和挑战,迫切需要提升能力和转变思路来加以解决:
1. 不能准确理解国内的大方向和大趋势,以及对银行对公业务和信用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
2. 对高科技、新经济这类的行业缺乏有效的整体风险管理思路和策略;
3. 传统信贷尽职调查方式存在一定缺陷,亟需优化和改进;
4. 不能准确掌握通过财务预测以及敏感性分析来进行风险分析的方法;
5. 缺乏通过授信方案中的条款设计来控制信用风险的技巧和方法;
6. 不清楚与投资人合作的思路,以及如何借鉴投资人的视角来判断风险并进行风险管理的合作;
7. 缺乏敏捷高效的贷后风险管理的机制和具体方法;
8. 对如何通过客户管理来优化信用风险管理缺乏认知。
【课程收益】
1. 理解银行对公业务的趋势和机会,以及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
2. 了解信用风险管理”四大支柱“,借鉴行业先进的风险管理思路;
3. 掌信贷尽职调查的“6C”法,提升客户风险分析能力;
4. 掌握通过财务预测以及敏感性分析来进行风险分析的方法;
5. 掌握授信方案风险“五控法”,提升风险控制的精准度和灵活度;
6. 学习与投资人进行合作的思路,掌握进行投资人访谈的方法和工具;
7. 学习贷后管理的基本思路,掌握例行贷后检查的check list;
8. 理解客户管理与风险管理之间关系,学习通过客户管理促进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课程特色】
1. 形式亮点:结合自身经历的案例,将经验、方法和思路进行深入融合:
2. 内容亮点:紧贴当前科技与金融新动向,将创投视野与银行思维进行结合;
3. 特色卖点:科技金融业界先进业务模式的亲历者,职业生涯丰富且立体。
【课程对象】
银行对公条线的中高级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及产品专家、客户服务经理、授信及风险管理经理及专家、支行行长,分行对公各部门主管。
【课程时间】
1-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一、当前银行对公业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顺应趋势,在践行“五篇大文章”中寻找新机遇;
2. 在新机遇之下,银行对公业务面临哪些重大挑战?
3. 如何提升对公业务能力、应对挑战?
4. 夯实信用风险管理的“四大支柱”,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二、支柱1:信贷指引与贷款尽职调查
1. 传统的尽职调查模式的缺陷
2. 信贷指引需要“划禁区”“给方向”
3. 细分行业尽职调查
² 工具表:行业尽调关键问题Check list(硬科技、新药研发、工业互联网)
4. 优化尽调方式资料清单,聚焦核心企业价值和未来
5. 公司客户信用风险分析“6C”法
² 工具表:科技公司尽职调查check list
Condition外部条件和因素
Capital—认识客户未来获取资本的能力
Character—创始人/创始团队的品质是公司成功的关键
u 案例:某公司创始人的故事
Collateral--“虚位以待”的第二还款能力
Capacity—有没有能力创造有现金流的利润
Continuity—验证客户在未来的不确定中延续的能力
u 案例与讨论-- 运用6C法对某高科技公司进行分析
三、支柱2:授信方案和审批
1. 当前授信方案(解决方案)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2. 重塑授信方案的核心价值
Ø 四要素:需求匹配、风险可控、差异化、收益性
² 图表:解决方案四要素模型图
Ø 融资结构方案的基本构架
3. 准确把握客户特性和需求并进行合理匹配
4. 方案风险精准控制的“五控法”
Ø 控用款进度
Ø 控还款节奏
Ø 控财务指标
² 图表:财务约定的分类及释义
Ø 控业务里程碑
Ø 控信息透明度
u 案例:财务约定举例分析
5. 方案的差异化是个难题
6. 风险管理需不需要考虑方案的收益性?
7. 通过投资人访谈来验证风险判断、修正观点
Ø 为什么要进行投资人访谈?
Ø 与投资人谈什么
² 工具表:典型投资人访谈问题列表
8. 信用风险的审批
² 工具表:风险审批要点Check list
9. 科技金融呼唤快捷高效的审批决策机制
四、支柱3:贷后风险管理
1. 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贷后管理带来重大挑战;
2. 贷后管理的基本思路和聚焦点;
3. 贷后风险管理例会
² 工具表:客户贷后信息分析表
4. 预警信号的识别与行动
u 案例:某人工智能公司不良贷款回收分析
五、支柱4:客户关系管理
1. 客户管理与风险管理之间是什么关系?
2. 搭建行业知识图谱,积累认知与经验
3. 构建与投资机构的信任与合作
4. 快速客户筛选机制
5. 服务于优质目标客户的快捷初审
6. 客户内部授信及风险信息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