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裕农朋友圈首届新农人新市民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在主旨演讲环节,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以《新农人新市民与乡村振兴》为题,从新农人产生的原因、典型特征、社会角色等方面,讲述了他眼中的新农人。
新农人是先行者和探路人
“新农人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先行者和探路人。”杜志雄认为,相较于传统意义的农民,生态生产方式是新农人的“基因和灵魂”,有机产品供给和服务是新农人的“符号和标识”,善用电商是新农人的“长处与优势”,社会责任担当是新农人的“价值和前途”,拥有多元复合知识是新农人的“培育方向”。
杜志雄说,新农人从诞生伊始,就奔着生产方式的转型而不断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正好赶上了电商经济的普及与发展,对于本身就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农人而言,便能够加以善用。
在杜志雄看来,新农人是一个“四者融合”的社会角色。首先,他们与传统农民一样,都是劳动者。其次,他们是投资者,众多的新农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小农户规模,并实现了从农业生产者到投资人的身份转变。再次,他们是经营者,新农人不仅仅是把产品生产出来,还需要考虑通过何种方式让这些产品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最后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农业正外部性的提供者,他们倡导的生态生产方式,不会对农业周围的外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新农人的成长需要新市民支持
“新市民是刺激内需的新抓手和主力军。”杜志雄说,新市民通常是具有绿色消费心态的人,他们的需求往往是获得安全、健康、环境可持续的农产品,而这完全与新农人可提供的农产品相对应。“新农人的健康成长、中国农业的成功转型,需要新市民的继续支持和配合。”杜志雄表示。
杜志雄认为,未来农业一定是“八化”的农业,并可以用一个“兴”字来表示:中间一横,可理解为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组织化经营;上面三点,可理解为生态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和资本化运作;下方则是两点支撑,即“接二连三”, “接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的加工产业链,提升农业的加工价值链,“连三”指的是发展农业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农业多功能性的市场化运用,形成农业产业融合的局面。
“‘兴’字型农业,恰恰体现了新农人与新市民的完美结合。”杜志雄解释道,因为只有把“兴”字型农业作为乡村的产业,才能真正兴旺起来;只有发展“兴”字型农业,作为消费者的新市民才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安全、优质和健康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