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垂钓爱好者们聚集在洛阳桥栏杆垂钓,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也反映出老龄化进程加快。 新华社发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未来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功表示,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巨大的社会保障压力。其中的重中之重是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着力解决。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规划指出,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为老年人随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此外,要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识,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陈功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口寿命大大延长,老龄化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已经是全球都要面临的问题。按照老龄化评判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民生要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所以这次规划提出,要加强老年家庭建设。此次规划的一个亮点就是明确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为老年人随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陈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