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良泽
  • 柏良泽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
  • 擅长领域: 其他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北京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8264192900 QQ:2703315151 微信扫码加我好友
  • 在线咨询

收入分配改革关键在于破解阻力

主讲老师:柏良泽
发布时间:2023-11-06 14:28:41
课程领域:通用管理 其他
课程详情:

  经常有人问,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有人说是既得利益群体,有人说是城乡二元体制,有人说是行业垄断。都对,这些都是阻力。但是,仅仅认识阻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破解阻力,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民商》:您如何看待被各界广泛热议的收入分配改革新动向?

  柏良泽:今年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做了新的概括,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

  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上述思路的要点是,第一,重提十四大关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摒弃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直贯彻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二,将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纳入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安排中。第三,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第四,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第五,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第六,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可以看出,上述思路应该说是比较明确的、完整的和系统的。

  按照上述思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不能回避下列问题。

  首先,不能回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是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理念,应该贯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始终,但是公平并不排斥效率。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本身就是注重公平。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表面上看似重点在于体现效率,实际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本身就是在体现公平,平均主义才是最大的不公平。注重效率,就是强调按贡献分配,各生产要素都应该有可衡量的贡献度,拿劳动来说,衡量劳动贡献的标准是劳动生产率。问题在于,如果权力、垄断、身份等非生产要素的贡献被夸大了,生产要素的贡献被低估了,初次分配就会出现不公平。在再分配中,需要更加注重公平,但同样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其次,不能回避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收入分配是国民收入在一个社会内部的不同集团之间、不同成员之间的分割或占有。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直接反映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收入分配制度是否有效,不仅关系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问题,更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问题。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着眼战略构想,即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做实质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对低收入居民的扶持、提高工资性收入、调节个人所得税等针对现实突出问题提出的策略性措施,必须纳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战略框架之中。

  再次,不能回避制度与现实的关系。改革开放后,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战略性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但是在收入分配制度建设上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比如在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方面都出台了一些制度措施。但是,制度建设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制度贯彻的理念有偏差、制度本身效力不够、制度之间存在冲突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制度在现实面前大打了折扣。衡量改革的成败,关键是看现实的“潜规则”

  是否抵消了改革的成果。在收入分配方面的现实“潜规则”是权力、垄断、身份等要素决定分配,依据“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制定的制度在现实“潜规则”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但要破除现实的“潜规则”,光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不能奏效的。

  《民商》:在您看来,面对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柏良泽:我国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可以说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境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至少应该包括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居民高收入群体与中、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分配格局,垄断行业与一般性竞争行业之间的分配格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分配格局。从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看,政府和企业收入增长过快,居民的收入增长连年下降。从居民高收入群体与中、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分配格局看,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测算的2009 年中国基尼系数均为0.47,越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逼近危机线。

  从垄断行业与一般性竞争行业之间的分配格局看,行政性垄断的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收入畸高,一般竞争性行业职工收入偏低。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分配格局看,国企职工收入远高于民企职工。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分配格局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总体上高于农村居民。

  改变如此繁杂、扭曲、多变的收入分配格局,仅仅依靠临时性的、策略性的、应急性的改革方案不可能承载得了。社会普遍对收入分配改革给予厚望,原因是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太多了。但是,缺乏战略性的改革方案最后可能要以失望告终,原因是非战略性的改革方案承载不了那么大的社会主题。

  我国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往往越是宏大的改革主题,越是从枝节入手,结果是宏大的改革思路碎片化,碎片之间盘根错节、相互掣肘,最终宏大的改革思路难以实现,导致越改革问题越多。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改革的决策方式存在严重问题。收入分配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都是由一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方式下进行的,表面上这种方式能够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问题是,现行的体制是部门分割体制,每个部门都代表各自的利益,都是政策博弈的主体,牵头部门要想在部门之间达成一致,形成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需要付出极高的协调成本。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迟迟不能公之于众,很大程度上在于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协调困难。

  经常有人问,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有人说是既得利益群体,有人说是城乡二元体制,有人说是行业垄断。都对,这些都是阻力。但是,仅仅认识阻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破解阻力,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性突破。中央在收入分配改革的决心不能说不大,改革的思路不能说不清晰,但是,在推动改革上,过分倚重于部门以及部门之间的合作。

  在部门分割的体制下,部门之间参与改革的责任、权限很难划分清楚,部门之间缺乏规范的磋商沟通机制,牵头部门需要付出极大协调成本,加上部门之间利益的博弈,改革方案的出台极其困难。由于需要在部门之间反复协调、磋商、沟通,最终在部门之间达成一致,即便方案能够最终出台,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也不会太强。中国改革,不缺少决心,也不缺少智慧,缺少的是超越部门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庞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的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摆脱目前改革的困境,破解收入分配改革阻力,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性突破,需要借鉴国外改革的经验,超越部门层次,实行顶层设计、科学决策。

  《民商》:其实,我们都知道,收入分配改革是个老话题。多年来改革进程一直缓慢。在您看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柏良泽:邓小平提出,到上个世纪末就应该考虑收入分配问题了。但是,关于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我们却长期处于上摇摆不定的状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关于公平和效率问题,长期以来就争论不休。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严重制约效率的提升。改革开放后,逐渐讲求效率,拉开收入差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1992 年,中共十四大将“兼顾效率与公平”写进了党的报告,效率与公平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主张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但从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在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提法上有新的变化,把“兼顾效率与公平”,改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效率处于“优先”的第一位,公平处于“兼顾”即次要地位。这一提法,一直延续到2004 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成为我国在收入分配政策领域的正式精神。到2005 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时,在收入分配问题上,不再提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改为“注重社会公平”的表述。十七大报告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主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今年3 月,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再次明确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至此,效率和公平重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就是说,1992 年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效率与公平处于同等重要地位;1993 年到2004 年间,在效率与公平之间,一直把效率方在第一位,公平处于从属地位;2005 年到2009 年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则处于相对模糊常态;2010 年再次明确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效率和公平再次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基本原则的摇摆,必然导致改革思路的不确定。

  在基本原则摇摆不定的前提下,制度设计不可能具有完整性和战略性。其一,缺乏公开透明的收入调查制度,到目前为止,准确一致的调查口径和规范健全的调查机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无法摸清收入分配格局所涵盖的利益各方的底数。其二,缺乏有效的调节控制手段,平衡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平衡居民高收入群体与中、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平衡垄断行业与一般性竞争行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平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平衡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分配关系,都缺乏整体性和战略性考虑。其三,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主要依靠加大财政、税收等手段的调节作用,缺乏精细、科学、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其四,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机制不完善。

  如果问中国基尼系数为什么会越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逼近危机线,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是道德主体,担负着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政治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在收入分配领域中,需要政府有效规制,建立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甚至做权威性分配。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积重难返,但回避问题只能使事态越来越糟。矫正收入分配中的问题,需要从长远和整体性构想,摆脱渐进改革的传统路径,实行超越部门体制的高层设计,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构建系统的、实质性的改革方案。

  应当清醒地看到,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由于收入分配改革任重道远,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尚需时日。

  《民商》:那么,您如何看待此时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如果要实现实质性推进改革,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实现“破”和“立”?

  柏良泽: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当然需要有选择时机的考虑,但是,推进改革的研究工作不能停滞或搁置,改革方案更不能久拖不决。

  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必须由政府主导。理由很简单,一个是目前收入分配领域积累了太多的问题,没有政府的主导,甚至干预,只能使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可能无法收拾。另一个是,收入分配问题不单是市场行为,因为它涉及社会公平正义,需要政府作权威性的制度安排。在公平正义问题上,市场通常是失灵的。只有政府有能力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作全局性安排和调控。再一个是,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政府都扮演重要角色,政府的财政补贴力度、税收种类及额度,都直接影响企业、居民的收入水平。政府干预,不是代替市场行为,政府干预需要在合理的边界内进行,同时尊重收入分配的市场规律,兼顾保障就业与提高收入分配水平的关系。合理的政府干预,必然带来法治环境下的健康的市场经济。相反,那些所谓的市场主体肆意妄为,才会对市场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统筹考虑。首先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收入调查制度,摸清收入分配格局所涵盖的利益各方的底数,只有这样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其次,平衡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需要建立税收、利润、工资的平衡互动机制,减少税收,多提利润,都会对增加居民收入带来影响;平衡居民高收入群体与中、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分配关系,需要加大税制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平衡垄断行业与一般性竞争行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最根本的是破除行业行政性垄断格局,对自然垄断行业,需要重新树立劳动价值决定工资收入的基本理念,垄断行业因独占资源、独占市场所获的超额利润,应该归还社会,同时,健全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机制;平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平衡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分配关系,关键是破除权力、垄断、身份决定收入的现实规则,防止体制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再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需要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做统筹安排,避免单兵突进带来

其他课程

国企党建二十讲
党建党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激发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的内生动力,以党建工作促企业科学发展,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在多年服务国企央企基础上,拟如下培训课程方案,供参考。 第一讲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发展脉络张喜亮  国资委研究中心党群处处长、研究员陈凯龙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教授 第二讲 &nbs
理解“公共服务”的八个维度
其他
服务是指为集体或别人工作,或为他人提供帮助,即满足他人需求的行为。公共服务即满足公共需求的行为,是为公共利益提供的一般性或普遍性服务。理解公共服务,重点在于对“公共”的理解。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角度理解公共服务:    第一,属于人权事务范畴。实现普遍人权是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公共服务是维护基本人权的活动,区别于行使国家主权的活动。公共事务包括主权事务和人权
收入分配改革关键在于破解阻力
其他
  经常有人问,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有人说是既得利益群体,有人说是城乡二元体制,有人说是行业垄断。都对,这些都是阻力。但是,仅仅认识阻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破解阻力,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民商》:您如何看待被各界广泛热议的收入分配改革新动向?  柏良泽:今年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做了新的概括,即坚持和完善
授课见证
中国人力资源行业领军企业50强颁奖盛典!
2023-11-06 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