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期刊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现在无论是学术期刊还是非学术期刊都面临着数字化,数字化是期刊出版的变革。未来五年中国的学术期刊还要靠纸制印刷扩大影响基本没有路径,因为目前的作者、读者基本都是碎片化和电子化阅读。所以在数字化时代每本期刊都要考虑自己的传播方式、出版方式。
二是OA趋势下传统期刊应该怎么办?目前OA(公开获取)以及Gold Open Access(黄金公开获取)已是全球趋势,在自然科学界已经非常明显,社会科学界也是大势所趋,中国社科院已经推出了NSSD的全免费网站。不管是2001年的布达佩斯宣言,还是2022年德国马普学会的全球共识,都指向同一个核心:读者免费。也就是说作者刊登文章付费、读者获取免费,学术成果可以获得更好、更快地传播。在这样的前提下,相关协议和知识产权等都原有的利益格局都会发生变化,那这样的趋势下,期刊社应如何重新构建运营架构,值得思考。
三是积极探索国际化道路。按照去年三部委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2021年6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目前鼓励期刊积极走出去,英文长摘要已经从abstract向summary转型,虽然目前国际上三大出版商仍占据主导,但无论是中国学术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还是知识传播的国际化,我们期刊社都应该有所探索和尝试。
四是期刊特色化建设。目前中国学术期刊一万多本,社科类2300多种,那对每一本期刊来说,都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化办刊之路。例如有期刊在2021年已经要求作者提供元数据和模型给期刊社,这样期刊社未来就会从一本期刊走向平台,走向数据商,进而找到新的运营模式。2019年社科院评价院针对期刊特色化作了四个模式,可以给期刊社提供一定参考。但每本期刊的特色最终还是需要编辑部自己思考。
最后,任何一个期刊都要接受评价考验。无论是社科院的A刊、还是北核南核都各有特色,期刊社需要了解各个评价机构的特色和侧重。从国际上来看,无论是莱顿宣言还是旧金山宣言,去影响因子化是全球趋势,那么新的计量方法、新的算法是什么,这些大量的算法都需要我们掌握,期刊社需要做好平衡,并了解这些评价算法及评价背后的趋势和导向。(根据荆林波院长现场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