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睿
  • 范国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擅长领域: 其他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上海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8264192900 QQ:2703315151 微信扫码加我好友
  • 在线咨询

促进教育强国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双向建构

主讲老师:范国睿
发布时间:2023-10-25 14:52:41
课程领域:通用管理 其他
课程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习和落实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讲话精神,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的与路径。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或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基础或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又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主体力量和人才支撑。由此,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构成建设现代国家的辩证逻辑与实践逻辑。现代化强国建设离不开“科技”和“人才”,而“科技”和“人才”又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强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作用,人的现代化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教育强国建设来实现。

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类已经开始并将全面进入人机共生、人机共同进化的时代,不仅人类自由支配的时间将大大增加,而且人工智能发展将对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以至终身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立足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彰显现代国家文明水平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的“核心素养”体现在:

首先,具备中华传统文化底色。扎根中华大地,具有弘扬仁爱孝悌、尊老爱幼、见利思义、谦和好礼、修己慎独、诚信知耻、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谦虚礼貌等中华传统美德。

其二,具备现代公民素养。人的现代化,就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以公共性为基本特质的公共精神,使其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时不仅具有公共参与精神,而且能够秉持理性精神、契约精神、民主精神以及自由平等、责任义务、公平正义以及规则秩序等一系列公共性价值理念与价值准则。

其三,具备现代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在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基础上、发现和确认问题、作出有证据合逻辑的推断,以便对自然世界和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改变予以理解和作出决策的能力,这里,既包括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得科学观念、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精神与理性精神,理解科学对社会的价值与作用,更关乎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理解和践行科学探究过程,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术语判断理解不同的科学观点,透过各种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

推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苦的系统工程,涉及主客观许多条件和因素,需要深刻认识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变革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挑战、新要求。当人工智能的知识记忆、识别、提取、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人类的脑认知活动时,传统的基于工业体系以传授和接受、记忆知识为表征的教育,将难以适应时代需求,无论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还是培养科技创新拔尖人才,都面临着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阐述:“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要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战略要求,尤其是要针对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学生对科学技术缺乏内在兴趣等问题,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系统重构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以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科学实验、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积极倡导问题导向、基于情景的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和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与活跃度,改善和提高思维品质。在教育与各类实践活动的互动进程中,建构学生的道德与社会情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其他课程

综合治理,构筑中小学生成长安全环境
其他
 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综合治理”的特点,对当下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国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确多元主体的共同责任  为中小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包括学校、家庭以及各类社会机构等多元主体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查研究表明,造成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路向
其他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范国睿撰写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路向》一文,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评价”进行深度解读。文章指出:“四个评价”的提出,既是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教育评价改革任务的落实,又为未来一个时期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新路向。文章刊发于《人
促进教育强国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双向建构
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
教师共同体是真正的“教师之家”
其他
近年来,围绕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出现了许多新词,“共同体”即是其中一例。德国的斐迪南·滕尼斯将共同体划分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与学校有关的共同体,虽与“地缘”(学校)有关,但主要属于精神共同体。“共同体”的实质是“合作”。教育的基本元素是教学,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劳动。但我们很难说学生的发展甚至是某一方面的发展,得益于教师的哪一节课。换言之,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协同的、和谐的整体。在此意
授课见证
推荐讲师

马成功

Office超级实战派讲师,国内IPO排版第一人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北京市

学员评价:

贾倩

注册形象设计师,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

郑惠芳

人力资源专家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上海市

学员评价:

晏世乐

资深培训师,职业演说家,专业咨询顾问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

文小林

实战人才培养应用专家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