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社会上仍存在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游戏账户的情况,导致游戏防沉迷系统作用发挥受限。甚至有的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冲动消费,给家庭造成了巨大损失。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教授丁元竹认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关键在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治。
丁元竹建议,继续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治理,完善网游防沉迷体系,鼓励、促进游戏厂商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游戏行业的人脸识别统一标准,确保游戏厂商的人脸识别功能只用于身份识别,人脸识别的数据原则上不应共享转让,在完成验证或辨识后游戏厂商应立即删除。加强跟踪技术研发和应用,引入设备维度的“疑似未成年人挖掘模型”,建立全天巡航逻辑,针对同个设备上出现过未成年人或者疑似未成年人的其他账号,系统会重点弹出人脸识别进行筛查,拒绝或未通过的会被纳入未成年管控并被踢下线。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现象,他认为,还应从完善社会治理方面入手。具体建议,严厉打击游戏租售平台,维护游戏实名制度,阻止未成年玩家绕开实名认证系统;禁止电商平台上的游戏租号平台运营,打击通过私域流量提供游戏租号服务平台;肃清提供代过人脸服务的黑灰产业团伙,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针对网络上冒用成人身份的未成年人,根据他们使用特点,打造该类身份信息的黑名单库,对使用这类身份信息的账号进行重点检测,防止未成年人继续盗用。
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行为,离不开家长的监护。丁元竹认为,应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切实提升家长等监护人网络素养。“针对一些未成年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因长期疏于监管、对孩子缺乏陪伴、粗暴教育孩子等失责行为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由此引发严重问题的,情节严重的建议列入相关失信名单,并追究相关民事责任,限时纠正其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