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蹊
  • 陈松蹊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联合系主任
  • 擅长领域: 宏观经济 大数据 生态环保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北京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8264192900 QQ:2703315151 微信扫码加我好友
  • 在线咨询

我的奇幻统计之旅

主讲老师:陈松蹊
发布时间:2023-10-18 14:56:03
课程领域:通用管理 其他
课程详情:

他因为高考数学成绩好,意外被数学系录取

他在导师“催促”下,26个月拿下统计学博士

因外国学者担心大气污染而拒绝来京交流邀请,他开始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环境问题

日前,他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当天他很快又投入到日常科研工作中去

他是陈松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他热爱统计学,也爱经济学

他醉心理论研究,也关心空气质量

学术之余,他喜欢去爬山、钻胡同……

今天,我们和你一起走近

“全面、立体、有趣的陈松蹊教授”

看他的成长历程和学术之旅

看他的志趣所在和心中关切

陈松蹊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高维大数据统计分析、环境统计、非参数统计方法等,在超高维假设检验方法和非参数经验似然方法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了统计学的关键性发展。

01、意外结缘统计,很随机也很偶然

陈松蹊,1961年出生于北京。他从小数学就很好,问及喜欢数学的原因,他的回答却很朴实。就像今天很多北大数院的学生调侃说,搞数学最大的科研支出就是购买草稿纸。“我那个年代,即使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的学校,也开不出像样的生物课或化学课,所以就喜欢数学了。”于那时的他而言,学习数学的门槛相对较低,只需要在草稿纸上演算解题就很容易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虽然高考数学成绩很好,但陈松蹊也像今天的学生一样在选专业时感到迷茫。听从家人的建议,填报了几个医学、生物学相关专业。阴差阳错的是,因为自己高考数学成绩太好,结果被北师大数学系老师看中,成为一名数学系的学生。就这样数学系把我录取了。转念一想,学数学也行。整个过程非常的偶然,后来发现学数学实际上很适合我。不过如果我到医学院,接受另外一个训练,可能也会成为很好的医生,谁也说不准。”

面对现在有些家长爱给孩子报“数学班”,希望借此激发孩子数学兴趣的现象。陈松蹊建议家长:“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很重要。但对于小朋友们,不要强迫而是要多引导,让他自己感到有兴趣,这样的话效果反而更好。强行给孩子报班,可能会适得其反。”

1983年,陈松蹊大学毕业后短暂地在一所北京高校任教。那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成为当时社会上最重要的话题。他想继续深造,将自己的专业方向与经济研究结合起来,而攻读计量经济的研究生在他看来是很合适的选择。但他所在的学校没有同意他这样做(因为他是在数学教研室),要求他念数学系的研究生,于是他也就没能学成计量经济,而是学了数理统计。“学了统计,我觉得也挺好的,我没什么遗憾,我觉得殊途同归。你看我在光华的系叫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其中有经济计量,我也做经济计量的研究。”

经历过两次“专业意愿被转移”,他对如今选什么专业还有疑惑的同学们说:“我觉得大学生,不管是学数学、还是经济学……,其实都是很好的选择,主要看你的喜欢,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其实是要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回顾自己意外结缘统计学的曲折历程,陈松蹊颇有感慨但不乏乐观地说:“现在的同学比我们那时候有更多自由,想做什么、想学什么不必再多走很多弯路,这是好事。但人生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遇到崎岖坎坷的地方,坚定地走下去,也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研究生毕业以后,陈松蹊远赴新西兰深造。有一天,他在校园闲逛,看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招收统计学博士的通知,招生导师是统计学名家Peter Hall(彼得·霍尔),于是他把自己在北师大读研期间的论文发了过去,几个月后就顺利被接收了。这个过程“很随机,也很偶然”。

彼得·霍尔是牛津大学的博士,他24个月即修完博士学位。所以在学生陈松蹊读博到第18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催促他要准备毕业的事情了。最终,陈松蹊用26个月毕业,共发表了5篇论文,3篇独立完成,2篇与导师合著,也就是说平均不到半年就发表一篇,且文章都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

提到从导师身上获得的最大教益,陈松蹊说道:“一是敬业精神。我的导师对数学和统计学有饱满的热情,他总共写了近400篇papers,跟250个研究者有过合作;二是关爱年轻人。在他晚年的时候,对于那些向他寻求帮助的优秀年轻人,他总是慷慨地提供推荐信。”

在导师不幸离世之后,陈松蹊特地在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为彼得·霍尔教授制作了专门的纪念主页。彼得·霍尔教授的学生、合作者,以及全世界各地喜欢教授的人纷纷在这个主页下留言。令陈松蹊难忘的是,用这些留言做成一张词云图,发现最大最醒目的单词并不是学术研究词汇,而是“kind” 和“generous”。

02、回到光华,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

2007年前后,那时的陈松蹊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教书,在国际统计学界也享有声誉。有一次,他参加一个统计学年会,遇到了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首任系主任陈嵘教授,彼时陈嵘教授正在物色自己的合适继任者。经过与陈松蹊一番交谈,他向陈松蹊抛出了“橄榄枝”,并安排陈松蹊去芝加哥大学拜访该系的创始人刁锦寰教授。见面之后,刁锦寰先生对他这个人选也很满意。于是,两位教授将他力荐给时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其实,对于已在国外学术界站稳脚跟的陈松蹊来说,到一个初创不久的院系任职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但他却被一番话彻底打动。“他说我也见了一些人了。我要办这个系一定要办成最好的,需要找到合适的系主任。我到今天依然觉得动容,所以我就回来了。”陈松蹊笑着回忆。

“回来以后还是挺好的,我觉得这些年我们学院发展得也不错,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的老师都是研究高产,书也教得好,无论是说贡献研究成果,还是说支撑统计学和计量经济这两个学科发展,乃至说提升北大相关学科在国际上的学术排名都做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到光华任教不久,陈松蹊即发挥所长整合资源,创立了一个跨学科平台——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并担任创始联系主任。在北大各大学院支持和他的带领下,统计中心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汇聚了一批优秀的研究人员,其中不乏来自数学科学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学院的学者,正在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亚太地区领先的统计学研究中心,一个吸引国内外优秀统计人才的基地,产出了大量优秀成果。(*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https://www.stat-center.pku.edu.cn/)

对于有志于研习统计学专业的同学,陈松蹊鼓励道:“You are lucky to study statistics!因为统计学可以跟任何学科进行交叉合作,可以进到不同的领域去。以我自己为例,我在海洋渔业、人口普查、金融经济、大气环境等方面都有研究。学了这个学科以后,你就会发现它非常有意思。统计学是一个最好用的‘工具’,社会科学的研究要用到它,实验科学的研究也要用到它。”

03、统计学有无穷可能性,我们正当其时

2013年,那时我国空气质量问题开始屡见报端。陈松蹊有次想邀请一位国际学者来华访问,结果对方拒绝了,给出的理由是“担心大气污染”。陈松蹊内心深有触动,开始特别关注这个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问题,做这个方面的研究。他敏锐意识到统计学能够有所作为——“要提供一个评估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方法,只是简单地算平均数,这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但可以用统计方法去除气象因素的干扰,进而就能知道哪些治理措施是有效的。”最终,他和他的团队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为出发点,在数学地球物理领域做出了前沿交叉成果,为精准度量污染排放和评估大气治理效果提供了科学方法。

迄今,陈松蹊教授的团队已经连续发布了八份《空气质量评估报告》。当问及这个研究会持续多久时,陈松蹊肯定地说:“我们还会继续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嘛!我会带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继续做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会一直关注下去,直到我们国家的空气质量有了根本好转,也就是说达到了保障人民健康所需要的水平。”

近年来,陈松蹊院士不仅在学术方面成就斐然,而且密切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参与到光华思想力平台的“有组织的科研”活动中去。近期,他就和研究团队结合最新的中国经济数据,检验和改进了“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并将成果提供给相关部门作为决策依据。

在他看来,当代各种学科在研究中积累了大量“数据”,数据驱动也成为各大学科的研究范式,统计学未来会有无穷的可能性,呈现的景象将会丰富多彩。看到近年北京大学以及光华管理学院层面都在大力推动学科和专业的交叉融合,他感到十分振奋。“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做,需要我们去进行交叉融合的研究,来创造新的知识,我非常看好这种研究范式的前景。”

面对有人担忧数据科学滥用带来的“大数据杀熟”、“人被困在系统里”等问题,陈松蹊认为可以“用魔法打败魔法”,“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对平台进行监管,看平台是不是真的有违规行为。”同时他寄语相关平台和从业人员,“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积极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致力形成技术使用有利个人更有利社会的双赢局面。这是最美好的境界!”

陈松蹊,1961年11月生。1993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等高校任职。2008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主任、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联席创始主任。现任光华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讲席教授,统计科学中心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

其他课程

我的奇幻统计之旅
其他
他因为高考数学成绩好,意外被数学系录取他在导师“催促”下,26个月拿下统计学博士因外国学者担心大气污染而拒绝来京交流邀请,他开始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环境问题日前,他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当天他很快又投入到日常科研工作中去他是陈松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他热爱统计学,也爱经济学他醉心理论研究,也关心空气质量学术之余,他喜欢去爬山、钻胡同……今天,我们和你一起走近“全面、立体、有趣的陈松蹊教
手持“万能钥匙”的统计学家
其他
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科学预测疫情“拐点”。连续八年关注大气污染,从百万条数据中解读蓝天“密码”。他是北大教授陈松蹊,今年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数学家的他,经常到不同学科串门,而统计学正是他手中的“万能钥匙”。一场跨时区的昼夜接力2020年1月23日,新冠疫情突发,武汉封城,各地的人们都为疫情走向和防控忧心。得知疫情消息时,陈松蹊正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他立即意识到这将是一件对社会影响极大的事,也许可
授课见证
陈松蹊院士到我校指导学科建设工作
2023-10-18 14: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