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在全国两会后,下半年我们还将迎来中共二十大的召开,这将标志着中华民族以新的精神面貌走向未来,努力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未来新的发展中,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肩负重任,有着崇高使命,因为思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和品牌,是其自立于世界文化舞台,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之点、核心所在,而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影响世界文化,推动人类文明,是每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应该以世界眼光的当代审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中国贡献的这一站位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独特思想、积极创见,形成与众不同的当代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当然,其真正实现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关爱和热心支持。我本人在专业上的努力就是要系统梳理、科学呈现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理论体系,系统探究当代中国宗教学的“三大体系”,为之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推出新的学术成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当代发展,需要我们在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上有新的开拓和提高。为此,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准备提交两个建议,一是“关于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建议”,二是“关于加强终身教育的建议”。
提出关于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建议,是基于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文化建设上仍有短板。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但中华文化的这种精神标识并不十分醒目,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旨在达成我们的民族自强,而真正的民族自强则以其文化为魂,只有形成并不断巩固我们的文化共同体意识,才能为我们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提供核心灵魂和精神动力,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脉。因此,我打算向有关部门提出上述建议,其内容一是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二是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统”及典型代表,形成鲜明的文化标志及品牌;三是全面阐述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紧密关联,使我们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有其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为此,我们就应该从中华文化战略大局出发对之通盘考虑,科学谋划,在思想、教育、社会、科研、文艺等领域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规划及具体举措,扎扎实实地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
关于加强终身教育的建议,则是认识到教育乃国之根本,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保障,这是中华民族行稳致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认为教育必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而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充实知识,培养技能,其更为根本的应是立德树人,提升素质。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的体系,优化学校教育,加强校外教育的发展。对此,我准备向有关部门提出这个建议,其具体内容一是高度关注学前儿童的教育;二是认真搞好中小学义务教育;三是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深化高等教育;四是努力加强成人教育,促进老年教育;五是调动体制内外两个积极性来推动国民素质教育。争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