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建
  • 诸大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擅长领域: 城市更新 生态环保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上海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8264192900 QQ:2703315151 微信扫码加我好友
  • 在线咨询

中国绿色发展的四个关键问题

主讲老师:诸大建
发布时间:2023-10-13 15:02:35
课程详情:

9月18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四届(2020)学会学术活动月开幕式暨会长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举行。

本次学术活动月的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以这个大的主题为主要内容,上海四十多个学会将从9月开始举行二十七场学术活动。

在开幕式上,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表示,学会学术活动月是上海市社联主办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14年来上海市社联对这个品牌精心培育,着力引导,我们欣喜地看到其已经日益形成了学科交融、学术交流、学派交锋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着质量和水平。市社联所属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在社会科学领域内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各个学术团体要为联系、团结、引领本学科、本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整合各单位相关学科的力量,共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历程的接力之年,“十四五”规划将以“双循环”战略落实高质量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明年还迎来建党100周年这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打下了坚实基础,又积累了重要经验。

据悉,本次学术活动的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50余家学会等单位将以跨学会活动的形式围绕主题,开展27场高质量的学术研讨,总结历史经验,共划美好未来。

在随后举行的会长论坛上,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长诸大建以“2020-2035:中国绿色发展的四个关键问题”为题,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

在诸大建看来,中国内循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资源环境消耗努力进行脱钩,这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气候安全密切相关。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包括GDP增长、城市扩张、生活质量提高、教育发展等内容的人类发展线,与其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污染和生态影响,实际上是一种正相关的并轨模式。

“不管我们在理论上讲了多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实际上过去四十年来两根线(发展线和生态线)是并钩的。”举例来说,实现10%的发展收益,往往要消耗7%,甚至15%的生态成本,弹性系数大概在1:1。

“要把这两根线脱钩,上面的发展线与资源环境消耗脱钩,我们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就实现了。”要实现这个脱钩,需要找准时间拐点,在诸大建看来,按照数据来说,就是2035年。为此,诸大建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分析建议。

10亿人进城,还要消耗多少土地?

第一个脱钩就是城市发展与土地消耗脱钩,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到2035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也就是基本实现10亿人口进城。

中国新一轮城镇化,需要消化已经转换用途的土地来实现有限的数量扩张。正是基于这种思路,上海2035城市规划才定下了建设用地总量零增长的目标,而北京的目标是负增长。

中国城市化的特色是大中小抱团的城市集群,诸大建认为应该在这个方向上做大,到2035要形成一个东西南北中呈钻石形态分布的五大城市群,即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如果每个城市群都能吸纳1到1.5亿人口,那就将近六七亿甚至更多,实现用较少的土地空间、耕地占用,吸纳有生活质量的人口。最典型就是长三角,占地最少,但是GDP、人类发展指数是最高的,这就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模式。”

诸大建认为,世界是平的,城市是尖的,城市发展绝对是不平衡的。“我们讲公共服务均等化绝对不是空间的均衡发展,如果各个地方都要空间平衡,这个跟我们的公共服务社会发展的福祉是颠倒的,要承认空间是不平衡发展的。”

在这种城市发展模式下,以上海来说,还要守住农业用地和生态空间两块土地。在诸大建看来,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粮食安全。“上海这样的城市也必须要保有基本的耕地,新冠疫情提示我们这一点尤为重要。”

过去四十年来两根线(发展线和生态线)是并钩的,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两根线的脱钩

低碳就是发展新能源吗?

第二个问题是能源要跟二氧化碳脱钩,这是气候安全。诸大建指出,目前学术界和社会仍有误区,以为低碳就是发展新能源,“但是我今天告诉大家,2035以前靠新能源实现不了低碳。”

新能源确实很重要,但是长远期。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发展新能源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2035年以前,中国的现代化依然会主要依靠老能源。因此,中国的绿色创新要一边做新能源替代,一边提高老能源的效率问题。诸大建的建议是,当前要做的是汽车由大排量向小排量转化,新能源汽车是之后的事情。

垃圾分类无法减少垃圾增长,为什么还要分?

第三个问题是垃圾脱钩,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在这方面,诸大建的第一个判断是中国的消费垃圾只有继续增加而不会减少。

目前来说,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这占用了大量土地,未来的目标是由填埋转为焚烧为主,而这正是垃圾分类在当下的主要目的。

更进一步,在未来,是要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循环经济的转变。因为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是先不管不顾地生产,然后再去分类处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在诸大建看来,垃圾革命总的思路是要从一开始的源头生产到末端处理形成了一个闭环的循环经济模式,其目标就是尽可能在生产环节减少垃圾产生的可能,而不是生产后再去处理。

垃圾革命总的思路是要从一开始的源头生产到末端处理形成了一个闭环的循环经济模式

比如洗衣机厂商生产了洗衣机,但是并不是卖给消费者产品,而是提供洗衣的功能,“机器你拿去用,产权还是厂商的。”在这种模式下,就促使厂商不再期待消费者淘汰替换产品,而是期待一台机器的使用率,“它有动力把这个产品做得更耐用,尽可能延长一台机器的收益。无形中垃圾就减少了。”在诸大建看来,绿水青山等于金山银山,说的绝不是一边搞绿水青山,一边搞金山银山,“这两个事情变成同一回事情那才是真正的绿色发展。”

共享汽车普及后,你还会买车吗?

最后是交通脱钩,从拥有汽车到共享出行。

诸大建注意到新冠疫情以来,小汽车的销售出现了一些“反扑”迹象,“汽车公司拼命宣传开小车是抗疫的。”

我国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00辆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小汽车保有量已经稳定在千人500辆左右。但是,发达国家的旅行里程数一直在增加,这说明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汽车增量与旅行里程的脱钩。目前我国还处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阶段,不能完全复制发达国家的现有方式,而是需要依靠循环经济和共享经济,来达到发达国家的绿色模式。

诸大建认为,当主流的绿色系统达到80%的比例,出租车、私人汽车占20%,这样一个系统到2035年如果建成了,绿色城市交通就成功了

“不求拥有但求使用。”在城市交通中,服务量周转的比例越高,交通设施的存量效率就越高。假如一个人拥有一辆汽车,但实际上一天可能只用一两小时,其他时间都是闲置的。那么是否可以每人使用汽车一小时,其余时间共享,这就能减少汽车数量,这是“共享”带来的机会,不求基础设施在量上扩张,但求出行的服务量扩张,让公共交通替代汽车出行,共享汽车替代私人汽车。

另外,共享出行的系统整合也是实现交通脱钩的关键,包括交通工具整合和城市交通空间整合。目前,公共汽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出行方式互不相干,应将其进行梳理整合,将共享出行纳入公交都市战略,进而规划城市的交通空间,从而实现后汽车时代的城市交通转型。

“当主流的绿色系统达到80%的比例,出租车、私人汽车占20%,这样一个系统到2035年如果建成了,绿色城市交通就成功了。”

其他课程

从倒U形变革看中国的双碳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本文内容由大湾区学术编辑组根据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于2022年5月28日百川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诸教授引入了脱钩发展、倒U形转变、卡亚公式等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对中国双碳发展进行了全局性的解析和把握。本次演讲的题目是“从倒U形变革看中国的双碳发展”。倒U形曲线是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演变来的,但需要强调的是双碳目标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发展问题。可
中国绿色发展的四个关键问题
可持续发展
9月18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四届(2020)学会学术活动月开幕式暨会长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举行。本次学术活动月的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以这个大的主题为主要内容,上海四十多个学会将从9月开始举行二十七场学术活动。在开幕式上,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表示,学会学术活动月是上海市社联主办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14年来上海市社联对这个品牌精心培育,着力引导,我们欣喜地
他想把马克思与去增长理论整合起来
其他
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学将近30年,对这个领域国际上什么人研究什么问题,基本上是清楚的,对什么人会出什么样的书基本上是可预见的。我曾经先后主持过两套国际绿色发展前沿的译丛,对1992年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的那些代表性经典写过一些书评。但是读到日本80后留德博士斋藤幸平的这本《人类世的“资本论”》(2020年日文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中译本)却是非预期的。读完以后大呼过瘾,觉得写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解读出三层含义
乡村振兴
 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谈绿色发展,经常会碰到两套语言的问题:一套是我们的生态文明语言,另一套是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语言。单方面用我们的语言讲生态文明,常常达不到期望的效果。  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在国际传播中,我们要善于用可持续发展语言讲中国生态文明的故事。  一是用可持续发展语言解读生态文明的中国式内涵。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授课见证
推荐讲师

马成功

Office超级实战派讲师,国内IPO排版第一人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北京市

学员评价:

贾倩

注册形象设计师,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

郑惠芳

人力资源专家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上海市

学员评价:

晏世乐

资深培训师,职业演说家,专业咨询顾问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

文小林

实战人才培养应用专家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