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2023宏观形势年度论坛全体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商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庄聪生在会上就“如何提振民营经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进行了分享。
庄聪生长期从事民营经济研究,他认为中国经济的难点主要在民营经济,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在民营经济,未来新的增长点也在民营经济。引导民营企业家认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尤为重要。
庄聪生分析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受到影响的关键因素,同时总结了几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民营企业的利好政策以及制度安排,以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他还分享了一些企业家对当前形势以及民营企业如何在危机中求发展等问题的看法。
以下内容根据庄聪生演讲整理,有删减:
今天,中国民营经济用30%左右的金融资源和40%的社会资源,为全社会提供了59%的税收、65%左右的GDP、75%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83%的就业岗位、92%的市场主体以及100%的新增就业。
中国经济的难点主要在民营经济,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在民营经济,未来新的增长点也在民营经济。抓好民营经济,就是抓住中国经济的“牛鼻子”。这个“牛鼻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抓企业家的信心,抓他们的市场预期。
今天,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引导民营企业家认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
我在长期和民营企业家接触的过程中,觉得企业家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他们推测未来、判断预期,主要是根据经验、逻辑和环境。民营企业家比我们在座的都关心政治,都关心国家的政策。中央一旦有重要会议,一旦出台一个新政策,他们总会非常认真的研读和分析判断。因为新政策对企业可能是最大的红利,也可能是最大的市场风险。
平时,他们会根据哪些经验和感受来判断?主要有四点:第一,看国家的方针政策是不是稳定;第二,看营商环境是不是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第三,看政府是不是讲诚信守信用;第四,看个人的财产、财富是不是安全。如果企业家相信党和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相信市场环境有利于公平竞争,相信政府是讲信用的,相信自己的财产是会得到法律保护的,他们就自然会有乐观、信心满满的预期。相反,他们的预期就会转弱,甚至没有信心、退出市场。
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民营企业的一些利好政策以及制度安排,给民营经济的发展传递了很多积极信号。我认为有如下几个重点方面:
第一,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
好环境成就好企业,增信心重在优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我国是否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各种不正确的议论,给社会心理预期带来负面影响,损害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对此,中央坚决亮明态度、毫不含糊。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作为经济工作必须坚守的根本性大原则之一,把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为今年经济工作五大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这必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好激发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
第二,消费活力将加快释放。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是企业发展的恒久动能。
企业无非就是生产两样东西,一个是产品,一个是服务,没有第三样。这两样东西最终要到客户那里、到市场那里去消费。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增长空间巨大,消费升级方兴未艾。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的消费意愿有望迎来一波明显释放。不少机构预测,消费将成为拉动今年中国经济的主引擎。消费的加快恢复,必将更好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
第三,要素支持更加有力。
什么是生产要素?就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劳动、土地、资本、技术、能源、原材料。
2022年,国家为了支持抗疫,对各类市场主体实施了一系列纾困政策。根据税务总局统计,2022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减税降费最多的,超过4万亿。2023年又提出来,该延续的要延续,该优化的要优化,并根据实际出台新政策、新措施。
今年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将持续为企业发展减负纾困、输血补气,民营企业发展的要素保障将会更加有力。
第四,重点行业的政策利好。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载体。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在引领发展、创造机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所以平台企业必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把房地产重新定位为支柱产业。我在2022年上半年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提出,目前房地产下行非常严重,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承认它是支柱产业,而且从供给端和需求端都作了部署,要确保房地产平稳发展。
我们相信,有各项政策的有力托举,有长期积淀的潜力和优势,我国民营经济必将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动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最近,我和曹德旺、李书福、南存辉、梁稳根、王玉锁、徐冠巨、许连捷、潘刚、陈志列、周鸿祎等一些企业家作了交流,听取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和如何在危机中求发展等问题。他们谈了不少好的想法,我概括为以下三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调整好心态和预期。
他们普遍认为,企业和人生一样总会遭遇困难和曲折。发展是一个过程,顺利是过程,困难也是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信心,不要放弃努力。只有丧失信心、放弃努力才是没有希望的。
现在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调整好预期和心态,做好与挑战长期共存的思想准备,积极迎接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挑战意识,专心致志地把自己企业的事情办好。
第二,要保持定力不放弃。
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力量,而是坚持的结果。在社会普遍信心不足的时候,不是比谁的规模大,而是比谁更有耐心、更有定力、更会坚守,比谁能耐得住煎熬、耐得住寂寞,比谁能够把企业做得更久、做得更长。“躺平”就意味着“出局”,坚守才会有未来。
前段时间,华为的任正非提出,要把“活下去”作为企业的纲领。今天能“活下来”就是发展,因为你“活下来”了,别人“出局”了,这就是发展。如果不能先“活下来”,哪能谈得上转型,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
第三,要在自己熟悉的行业精耕细作。
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我国天然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民营企业走的是一条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道路。当前,处在遭受疫情、经济下行和企业转型的情况下,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贪大求全、无所不能”的做法,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干自己专业的行业,做自己懂的事情,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和领域精耕细作,把企业做精、做优、做到极致。
像曹德旺做一片汽车玻璃、潘刚做一瓶牛奶、许连捷做一片卫生巾、宗庆后做一瓶矿泉水,几十年初心不改。还有像李书福、徐冠巨、周鸿祎、南存辉、王玉锁、梁稳根等,都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和行业专注做一件事,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把产品做到几百亿、几千亿,做成龙头企业,始终经得起市场风浪的各种考验而屹立不倒。
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前段时间的舆论环境,尤其是网络舆论对民营企业家不是很友好,有许多不负责任的论调,随便一个普通网民甚至可以代替法院去审判民营企业。
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重要的是要正确看待企业家,要给企业家以信心和荣誉,全社会要厚植一个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土壤,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氛围和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在法文中的原意是“冒险家”,即只有那些富于创新思想、拥有创新业绩、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企业领导者才称得上是企业家。什么是创新?就是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知道一定会成功,那就不是创新,而是一般的产品了。
企业家是现在中国最稀缺的资源。
企业家作为资本拥有者、资源配置者、创新组织者、财富创造者、责任担当者,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家按照市场和产业发展方向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企业能够安置成百上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就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以影响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创造大量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企业家综合素质,反映了该国生产力和社会创业、创新、创富的水平。中国人有的是,但是企业家是最稀缺的。
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企业家?企业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特殊要素资源,作为企业“创新者”群体中的领头者,对企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尊重他们,就是因为他们通过创新创造了财富,企业家精神就是不断地追求创造财富的精神。
创造财富是推动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幸福生活的前提。经济社会进步需要财富的积累,只有创造了财富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当然,财富的创造不完全归功于企业家,劳动者也是财富的创造者,但企业家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生产的组织、技术研发的组织、市场的开拓,这些都是要由企业家来完成的事情。他们把劳动力、资本、土地、设备、科技、数据这些生产要素通过企业的经营管理整合在一起,创造出价值,创造出财富。
如果说企业家是一种宝贵的稀缺社会资源,那么企业家精神便是一种需要尊重、保护、并不断培育与弘扬的文化。
“阳光总在风雨后,劫难过后是重生。”
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无限机会、无限可能、无限成功和无限梦想的时代。历史的契机仍然在等待着创业者、奋进者、搏击者。广大民营企业家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在困难挑战面前不抱怨、不躺平、不放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