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马不停蹄、勇毅前行,朝着正确的方向,一棒接着一棒干,为这一伟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始终坚守圆心,坚持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所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回望来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实践,催生了中国向前迈进的洪荒之力。实践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面对日趋激烈的道路之争、制度之争、理论之争、文化之争,我们把多党合作所长与中心大局所需结合起来,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理想信念,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把多党合作所长与中心大局所需结合起来,增强团结合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锚定共同的追求、彰显同心的力量。
胸怀国之大者,全力履职尽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探索性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围绕现代化,我们努力多年并取得显著成效,从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再到今天,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奋斗出来的,在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后,更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聚焦新的着力点,让中国式现代化永葆旺盛活力、不竭动力,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例,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纵观全球的科技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的竞争,而是多维度的竞争,是体系与体系、生态与生态的比拼。因而,我们对于创新的推进,不应是单一领域的,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涉及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产业链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金融支持等多个领域,在思考研究时既要胸怀全局、放眼整体,强化全过程创新,树立全链条观念,又要抓住一点、深挖下去,特别是聚焦微观主体,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结合形成合力,为构建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我所在的民建是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就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企业主体角度出发,把国内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和规律集中起来,结合我国实际,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通过“小切口”来做“大文章”,提出更接地气、更有见地、更可落实的政策建议。
发扬拼搏精神,加强能力提升。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逢伟大时代,我们要以“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勇气做出新的成绩,就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提高斗争本领。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经受住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磨炼中增长本领,在实践中学到真知,抱着对国家发展的殷殷热情,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伟大事业发展新天地,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落实下去、凝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我对此深有体会。例如,在调查研究能力方面,必须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调研。好的建言既要立足当下,更要前瞻未来,既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也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就离不开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如此,才能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推动问题解决。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干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积跬步以至千里,进一步凝聚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