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中国经济时报开设“展望2023”栏目,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经济社会各领域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展望。敬请关注。
核心观点
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结合当代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可以认为,即使我国实现现代化以后,仍须发挥民营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社会生产呈现着分散化、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规模经济的效益在众多领域逐渐缩减。这说明,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符合生产力标准的。
■张卓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强调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如何理解“两个毫不动摇”?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两个毫不动摇”的由来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与此同时,还明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既是对改革开放头9年所有制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深化所有制调整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据我本人参加文件起草的体会,在认真总结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等省份在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也加快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能很好地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发展的经验,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是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化和创新发展。
第一,“两个毫不动摇”将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导国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等主要在竞争领域遍地开花,可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产出水平。
第二,“两个毫不动摇”让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发挥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正外部性和长期收益明显的领域有优势,而非公有制经济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有很强的内在增长动力。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使社会财富源源不断涌流。
第三,“两个毫不动摇”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市场经济的最优选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赶超发达经济体、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市场经济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是由多元市场主体互相竞争、优胜劣汰的,只有单一的公有制(国有制)经济、没有其他市场主体与其竞争的不可能是市场经济。市场竞争还必须是平等的、公开的、不能有垄断特权的。
“两个毫不动摇”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两个毫不动摇”的涵义也在深化和发展。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和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均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两个毫不动摇”有进一步的论述,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谈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时指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还提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在论述发展国有经济时,提出两个要点:一是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二是国有资本投向重点包括: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在论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时指出,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等。需要特别提出的是,2018年以来,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的人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2020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第二大部分,专门讲了“两个毫不动摇”,并在下面列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这些针对性很强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新举措。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景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4700多万家。概括起来说,个体私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22年的28家。此后几年,我国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占比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却大量增加。我们常说,中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最重要的就是我国的民营经济有巨大韧性。
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结合当代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可以认为,即使我国实现现代化以后,仍须发挥民营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外国的实践表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相反,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社会生产呈现着分散化、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化大生产并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那样会日益排挤小生产,规模经济的效益在众多领域逐渐缩减。这说明,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符合生产力标准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中国民营经济就是属于生产力没有全部发挥出来的经济形态。
其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后,我国还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我们还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意味着我国还要保留多种市场主体,即除了要发展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外,还要让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存在和发展。到那时,有关政策会有调整,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会变,“两个毫不动摇”也不会变。
再次,从全世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占90%以上,大企业排挤小企业、兼并小企业并不显著,相反,而是互相兼容、互相补充,许多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零配件或各种各样的服务。由于中小企业众多,就业人数也多,各国一般都采取和实施扶助中小企业的政策,中小企业在稳定和发展经济中一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说明,即使人均GDP达到七八万美元以上的发达经济体,中小企业仍然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也佐证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在中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现在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