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连厕所都不能有?原北大经济学教授语出惊人。“在一场讲座上,我曾经令人啼笑皆非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廉租房不应该配备独立厕所!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穷人的利益嘛!”原北大教授薛兆丰在一档栏目上说出了这样的话,看似离谱,但其中却有着让人心酸的道理。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穷人住的房子连厕所都不能有了么?又该如何解决穷人住房难的问题呢?请点赞收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廉租房的那些故事。
薛教授的观点无疑是独特的,他认为廉租房的目的是为穷人提供住处,但如果这些住处配置过于完善,就会被有权有势的人占有。想一想,如果廉租房都有独立厕所,有厨房。那么那些有钱有势的人肯定会抢购这些住房,然后炒作房价,穷人就更加买不起房了。这可真是个社会怪象,居然有人开豪车住廉租房!这样一来,穷人反而住不上廉租房了。
当廉租房简陋,住起来不太方便时,这些有特权的人就不会去占便宜。他们宁可选择更好的住处,而将廉租房留给真正穷困的人。这样一来,廉租房才能真正发挥其帮助穷人的作用。当然,从有房有车的富裕群体的角度来看,独立的厕所是必要的。毕竟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比较高嘛。但对于那些贫困人群来说,有没有独立厕所并不是很重要。他们只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满足遮风避雨的需求就已经足够满足了。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冷酷无情,但是我们要意识到,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与常人不同。他们出发的角度更贴近现实,并且尝试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虽然这种观点可能有些极端,但它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很多人在刚毕业或者刚进入社会的时候,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打拼的时候,都是四五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共用一个厕所。甚至有些人住在集体宿舍里,一层楼共用一个公共厕所,甚至几幢楼共用一个。回想起中学时期,一个宿舍七八个人,连个卫生间和浴室都没有。
对于那些与过去的筒子楼、北京大杂院类似的廉租房来说,对于有住房需求的人来说,是否有独立卫生间并不是重要的指标。就像我们吃泡面的时候,根本不在乎泡面有没有营养一样。能有一套几十平方米的独立住房,对于那些没有房子的人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
我知道,这时候有些人会反驳说:为什么不想着怎么解决贫困问题,而是降低品质,穷人不配是嘛?说这些话的人可能是太理想化了,换句话说就是“何不食肉糜”。说句扎心的话,即使现在降低了廉租房的住房条件,只要是廉租房,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弯门盗洞的找关系。拿到手后不是为了居住,而是通过一些手段将其转租给别人。所以,就算房子再差,穷人还是有可能拿不到的。
说到底还是管理上的漏洞与“人情世故”的环境导致了这种怪显现的诞生,所以加强廉租房资源的监管和管理,是势在必行的了,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确保廉租房资源真正流向低收入人群。一旦发现有人滥用廉租房资源,应该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惩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代价。必要的时候可以抓典型重罚,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这样一来,有钱人就不敢再滥用廉租房资源了。
还可以探索引入租赁限制措施。例如,可以制定政策规定,廉租房短期内不得转租或出售,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同时,还可以设立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廉租房的租赁情况,确保资源在需要的穷人手中得到合理分配。
有关部门可以同企业和社会组织联手,建立廉租房专项基金,用于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增加廉租房的供给。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企业参与廉租房建设,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建设廉租房项目,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的住房选择。
其实廉租房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相当受欢迎。在面对高昂的房价时,廉租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住房需求急切的人的问题。廉租房就是为城市中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通常分配方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各国都有不同的廉租房政策和分配形式,以适应本国的情况。
在美国,符合低收入标准的人只需支付家庭收入的30%作为租金和水电费用,余下的都是通过补贴的方式。加拿大、法国等国家也有相似的政策。这些国家都通过廉租房来帮助低收入人群,让他们在有限的经济能力内能够租到合适的住房。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有关部门可以根据个人收入情况提供适当的租金补贴,帮助低收入人群支付租金和水电费用,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廉租房的福利。最后还可以推行信息公开制度,提供廉租房的相关信息给予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所有需要廉租房的穷人都能够了解到相关政策和申请流程,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总的来说,廉租房的目标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并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我们应该从根源,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而一味地降低廉租房标准,也只是饮鸩止渴。如何从根本上保障贫困人群的权益,同时加强对廉租房的管理和监督,防止有钱人滥用廉租房资源来谋取私利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廉租房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保障措施,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更多的人提供适宜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