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鸣
  • 汪鸣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
  • 擅长领域: 物流管理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北京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8264192900 QQ:2703315151 微信扫码加我好友
  • 在线咨询

快递行业必须加快技术、业态、模式的创新,向规模经济循环

主讲老师:汪鸣
发布时间:2023-09-12 16:29:53
课程领域:生产管理 物流管理
课程详情:

9月2日,第八届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发表了主题演讲。

  “快递行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发展的时期,这是所有竞争市场的共同特征。行业进入这个阶段以后,我们将面临一些发展的困难,就像其他行业领域是一样的。所以,为了减少阵痛,我想整个快递行业必须加快技术、业态、模式的创新,向规模经济循环。”汪鸣说。

  中国的大循环是什么概念?在汪鸣看来,是具有规模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互为供需关系的循环。我们要利用好规模经济循环和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组织创新的要求,来推动快递融入相关产业,推动快递整体提高组织化水平。

  在汪鸣看来,“最后一公里”是两个层面的问题:站在物流运输层面上,是运输组织和架构问题;站在产业运行层面上,是流通模式和布局的问题。

  “我们行业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价格和布局上,而对运输组织和流通模式关注的不多,或者说我们自认为对它的影响力有限,我们也影响不了它。因为快递是个快生服务需求,你有需求我帮你送就是了。其实,站在整个国家行业政策层面上,我们必须加快解决快递的运输组织和与流通的对接,加快流通体系的建设。”汪鸣说。

  汪鸣指出,中国的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主战场之一。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农村消费的现代化和城乡的共同富裕,都有利于“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如果纳入现代流通体系,将是一个巨大的有前景的产业。所以,前提是必须加强组织和纳入现代流通体系。

  在汪鸣看来,农产品(6.900, -0.04, -0.58%)的流通、工业流通、消费品的流通、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怎么样构建起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循环,我们叫国内大循环。而要构建起这个循环,就需要在流通体系的发展下做足功夫。

  而对于怎么做足功夫,汪鸣表示,要加强国际流通节点的建设、战略支点城市的建设、末端流通的建设,就是在冷链物流、寄递物流、快递物流等物流的专业领域,在流通基础设施、流通技术市场或者技术场景以及流通企业主体的培育上下功夫。在这方面,我们是有主导权的,因为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完善衔接,但是我们不是关起门自己搞建设,而是要跟国际对接起来,和出口对接起来,把进口纳入到这个循环当中去,这样就需要完善整个流通体系建设的架构。

  “这个架构由什么构成?由一个市场、两个体系、三个支撑构成,所谓一个市场,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对于未来的发展,应该把视野拓宽。实际就是要把交通体系、物流体系完善起来,金融服务体系和流通规则标准完善起来。”汪鸣说。

  汪鸣指出,按照这个结构,物流体系是一市场两体系当中的重要体系之一,所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就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首先要完善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网络,而基础设施网络流通体系规划里给了三个重大任务,就是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和健全冷链物流设施体系。在完善区域物流网络里,谈到要完善城市配送和县乡村三级网络,这个网络不再是旧物流、热物流,而是要把生产和流通紧密结合起来。

  拓展物流服务新领域、新模式,汪鸣认为有三方面工作要做:1.加快发展各种形式铁路快运。2.推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3.拓展物流各色领域发展。

  “培育充满活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一要提升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能力,提高物流的组织化程度;二要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这个链条上各个环节做专,做专才有合作的可能;三要强化中小微物流企业的生态支撑。”汪鸣说。

  同时,汪鸣认为要提升多元化国际物流竞争力。

  在汪鸣看来,还要加强高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这样的话,新发展格局物流网络建设与运行体系建设方向是四个:智能化、网络化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设施,引领性和控制性物流产业系统,特色农产品上行消费和下行物流运行的一整套系统的建设。

其他课程

快递行业必须加快技术、业态、模式的创新,向规模经济循环
物流管理
9月2日,第八届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发表了主题演讲。  “快递行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发展的时期,这是所有竞争市场的共同特征。行业进入这个阶段以后,我们将面临一些发展的困难,就像其他行业领域是一样的。所以,为了减少阵痛,我想整个快递行业必须加快技术、业态、模式的创新,向规模经济循环。”汪鸣说。  中国的大循环是什
新时期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逻辑与要点
物流管理
新华财经北京1月9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天津、大同、鄂尔多斯等25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度建设名单。至此,国家物流枢纽已达到95个,覆盖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高质量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推动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骨干多式联运体系,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
物流枢纽经济下的大交通、大枢纽、大产业
物流管理
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该《规划》是我国现代物流领域第一份国家级五年规划,对于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基本形成。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完成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
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新动能
物流管理
“京杭运河的沿线城市,临港产业再向前一步发展,可以共筑大运河经济带,使沿线城市更好地融入、承载‘大循环’‘双循环’,这也为这些城市带来了机遇和生机。”在8月3日上午举行的京杭运河(济宁)港航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汪鸣在谈到济宁运河港口发展枢纽经济方向时指出,济宁运河港口具备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进行发展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