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
  • 马晓河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 擅长领域: 宏观经济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北京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8264192900 QQ:2703315151 微信扫码加我好友
  • 在线咨询

中国经济短期面临四个问题,长期要防止增长趋势性下降

主讲老师:马晓河
发布时间:2023-11-02 14:53:41
课程领域:国企改革 宏观经济
课程详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表示,中国经济近期的风险是增长放缓,长期风险是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下降。他认为,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今后每年平均经济增长必须保持在4.7%以上。

10月31日,马晓河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办的金融PLUS系列产业峰会上表示,按照世界银行收入划分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低收入阶段(1978-1997)、中低收入阶段(1998-2009)、中高收入阶段(2010年至今)。中国经济在中低收入阶段增长最快,在中高收入阶段增长最慢。

他指出,跟世界一般趋势相比,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下降一般发生在迈入高收入门槛后,而我国提前了一个阶段,原因就在于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需求结构调整滞缓、产业结构转型缓慢、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社会结构转型错位等。

马晓河表示,中国下一步要“迈高晋中”,即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将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今后平均每年经济增长必须保持在4.7%以上。”他说。

就短期来看,他认为,中国经济遇到了至少四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是,宏观政策的叠加效应在不断加大,但预期有所减弱。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实行逆周期调节,先后采取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增发国债、持续增加地方专项债发行、推出“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等。但是,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放缓,另一方面民间投资一直不跟进。按照往年经验,国家的公共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持续一段时间后民间投资就会跟进上来,但是自5月以来民间投资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为负。

二是,外部需求放缓,特别是发达国家需求下降较快,拖累中国出口增长。今年1-8月,中国对发达国家进出口增长率为-11.2%,其中出口是-12%;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增长率-1.89%,出口是2.2%。中国的贸易结构性问题会影响到下一步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减少进口中国商品,或对我国产能造成影响;发展中国家产业链形成,意味着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进一步替代。

“当产品出口不了后,只能转向内需,但内需市场供给本来就过剩,又叠加上了外销转内需部分产能,企业为尽快实现市场出清,被迫降价销售,因此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跌,企业购进价格也随之下滑,接着这种价格下行还会沿着产业链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跌。”马晓河称,中国经济不是通缩,而是供给不断增加后,由于外需萎缩和内需增长不足,导致供求结构性失衡引起价格下降。

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础不牢靠,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品市场的支撑力不足。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率随着收入增长率下降而不断走低,在收入预期不高、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存在着后顾之忧,因此才出现了“穷游”、“穷逛”、“穷看”的现象。

第四,民企经营成本高、利润低。今年1-8月,国有及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分别是83.02元、85.38元、84.81元、87.01元,民营企业高于其他三类企业。国有及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利润率分别是6.7%、5.3%、6.4%、4.1%,民营企业低于其他三类企业。可想而知,民营企业的困难必然波及到我国经济整体运行。

其他课程

马晓河主讲清华三农讲坛 解读农业强国建设
宏观经济
  4月26日晚,“清华三农讲坛”第四十一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晓河作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主题演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亚华教授主持讲坛。       马晓河就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高收入国家农业
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8000元
税务管理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马晓河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8000元。该建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据了解,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5000元。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的月收入低于5000元,他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然而,在当前的物价水平下,5000元的起征点显得过低。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一份工作的最基本生活费已经远超过这个数字。因此,马晓河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至8000元,以更好
中国经济指标向好,供给侧表现好于需求侧
宏观经济
中新经纬10月18日电 (宋亚芬)18日,国家统计局网站披露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从数据来看,前三季度中国
中国经济短期面临四个问题,长期要防止增长趋势性下降
宏观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表示,中国经济近期的风险是增长放缓,长期风险是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下降。他认为,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今后每年平均经济增长必须保持在4.7%以上。10月31日,马晓河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办的金融PLUS系列产业峰会上表示,按照世界银行收入划分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低收入阶段(1978
授课见证
马晓河主讲清华三农讲坛 解读农业强国建设
2023-11-02 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