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老办法不行了 新办法是什么?
“过去十年,经济高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如基建、房地产、出口,在经济增速遇到问题时抓一抓还是管用的。这次不太一样,比如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基建投资难以持续,出口也呈下行态势。简单说,就是老办法不行了,新办法是什么? ”
这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8月31日召开的第十一届财经中国V论坛暨新城投高质量发展峰会中提出的问题。
刘世锦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进入了疫情以后恢复回升的轨道,但面临着需求不振,预期不稳等挑战。
面对挑战,宏观政策能够做什么?
刘世锦指出,宏观政策一定要起作用,而且宏观政策从来都是随机调整,相机决策,能够起到短期稳定和平衡的作用。
除宏观政策外,结构性改革具有同样功效。刘世锦称,“并不仅仅是宏观政策短期见效,具有扩张效应的结构性改革同样可以有立竿见影之效。”
刘世锦表示,中国应该启动新一轮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以进城农村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二是以稳定房地产等既有支柱产业,激发企业家精神,助推先导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以扩大有效需求,转换资产负债模式,化解防控风险为重点的资产负债端的改革。
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现在有两个经济增长驱动力量或两大增长引擎,一是横向需求空间,二是纵向升级动能。
其中,横向需求空间是指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新型消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质性地扩大对既有支柱产业的需求;纵向升级功能是通过稳定预期和信心改善营商和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创新,在新的先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简而言之,通过扩大横向需求空间稳定既有产业,至少防止大幅回落;通过纵向升级动能,打开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通道。”刘世锦说,以需求端改革为牵引,供给侧改革为重点,资产负债端改革守底线,助推两大增长引擎。
刘世锦还呼吁,在实施了三年脱贫攻坚战以后,能不能实施为期三年,以3亿进城农民工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攻坚计划。
刘世锦:宏观政策主要起短期稳定平衡作用,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8月31日,在中新经纬主办的第十一届财经中国论坛暨新城投高质量发展峰会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经济进入恢复回升轨道,但面临需求不振预期不稳等挑战。
刘世锦指出,近一段时间M2保持12%左右的增速,而GDP增速低于5%,利率水平也处在近年的低点,人民币与美元利率倒挂幅度扩大,继续放宽的空间已经很小了;财政减税让利力度相当大,各级财政已经绷得很紧。仅有的一点发债空间,如果导向不对,也可能是加剧而非缓解经济转型困难。
刘世锦表示,宏观政策主要起短期稳定平衡作用,增长动力更多来自结构性潜能。如果把稳增长注意力继续置于宏观政策上,副作用将会加大,更重要的是将会再次错失结构性改革的时机。需要澄清的一种观点是,并不仅是宏观政策可以短期见效,具有扩张效应的结构性改革同样可有立竿见影之效。
“要启动短期稳增长、中长期增强发展动能的新一轮结构性改革。”刘世锦建议,要推进以进城农村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以稳定房地产等既有支柱产业,激发企业家精神助推新先导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供给端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以扩大有效需求、转换资产负债模式、化解防控风险为重点的资产负债端改革。
“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型消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质性地扩大对既有支柱产业的需求。尤其是提高对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需求潜力。”
刘世锦表示,农民进城带动消费增长30%,如果基本公共服务到位,又可以增长30%。近9亿中低收入阶层如果能够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对现有产业将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