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重要会议释放了政策暖意,提振了市场情绪,助力A股接连大涨,最近一周市场窄幅震荡。
针对活跃资本市场,我提出的方案是政府机构资金间接入市,通过长期持有股市中的交易所基金(ETF)份额托市,才能真正活跃股市,重建投资者信心。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与日本央行就是这样做的,持股十年,一朝解套。
2012—2021,日本政府机构一直都是日本股市的第一大股东,直至2022年成功解套。中国首次使用“投资者”术语,要活跃股市提振投资者信心。我们敢不敢学习安倍晋三经济学,和投资者站在一起?如果只说不做,则市场后市上行空间有限,没有增量资金,韭菜地长不出大森林。
我们当前的市场环境类似于日本的1989年~1997年。日本居民的金融投资层面,1989年~1997年期间,日本居民提升存款、保险和政府债配置比例,减少股票,股权信托投资以及其他债权的配置比例。1998年~2003年期间,日本居民高配存款、增配政府债和股权信托投资,减少保险,股票和其他债权的配置比例。2004年之后,日本居民仍然高配存款,增配股权信托投资和非上市股权,降配政府债和上市股票。
2012年,安倍晋三第二次担任首相,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包括QQE(量化和质化宽松),要求央行扩大股票ETF和J-REIT的购买规模,以降低资产价格的风险溢价。同时也认为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作为全球最大的养老基金,应该减少对债券的依赖,转向投资股票和基础设施、风险资本等其他资产。
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积极配合安倍振兴股市、减轻通缩压力的战略,将投资日本股票的比率从12%大幅度提高到25%,并提高GPIF投资股市的上限到31%。到2013年底,GPIF就增加了大约8万亿日元的股票投资。安培还觉得不够用力,要进一步加大GPIF改革力度,继续买股票、增持市场份额。于是,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GPIF已经购买了48万亿日元的日本股票。要知道,2022年日本全国GDP总额仅为546万亿日元。直到2021年,GPIF一直是整个日本股市的第一大股东。在此期间,号称宽松鼻祖的日本央行也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由于大规模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以支撑受疫情重创的日本股市,日本央行首次超越日本股市最大机构投资者之一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成为日本股市的最大投资人。
在金融市场中,政府机构也是股票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尤其在中国,“政策市”的胎记与A股市场与生俱来。在《金石良言》中,我把“救股市”分为3个层次:“资金——信心——制度变革”。政府救市的工具是“注入流动性”,建议政府机构间接入市,通过购买并长期持有股市中的交易所基金(ETF)份额托市,向A股市场注入万亿元资金;政府资金入市必然激活投资人的信心,信心+资金则立竿见影,带动市场增量资金持续入市;而让股市走出熊市的关键则是制度变革。因为,A股从来就是市场情绪的温度计,制度变革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