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
  • 樊锦诗中共党员,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 擅长领域: 其他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杭州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7777822973 QQ:2595558725 微信扫码加我好友
  • 在线咨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敦煌女儿”

主讲老师:樊锦诗
发布时间:2023-09-04 15:45:54
课程领域:通用管理 其他
课程详情:

85岁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在莫高窟工作整整60年。今年这个暑假,她有些忙碌。

和市民游客一同观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看望慰问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家,她步入剧场时,观众自发站起来,给予热烈掌声;她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设立“樊锦诗基金”;收录个人60年的学习、研究、管理和收获经验的《樊锦诗文集》正式对外发布;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樊锦诗星”……

所到之处,人们对她满是尊敬、心疼和爱意。活动间隙,总有嘉宾、媒体人前来合影留念。“拍,拍,都拍!”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的樊锦诗就站在那里,笑意盈盈等待着大家,直至工作人员提示时间过长。也有媒体人跃跃欲试,表达采访的诉求,她摆摆手,也不恼地说,“你去找他们(年轻人)。”

这位长者的故事,说不完,每次讲都有新鲜的。

“我虽然已经年过八十,但只要我一息尚存,我会仍将继续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尽心竭力。”樊锦诗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也衷心希望,新一代青年人,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勇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让祖国灿烂文化瑰宝,世世代代相传。”

其他课程

赴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文化苦旅
传统文化
“你对它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它。”——樊锦诗在遥远的戈壁大漠深处,风沙日夜雕刻着敦煌莫高窟的容颜。如今的这方土地,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正重新焕发出蓬勃的青春。而守护这里的女儿,现在已是一位79岁的老人。她将青春无怨无悔地交给了这里,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她就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白底衬衫,红色毛衣,黑色休闲裤;花白头发,银框眼镜,瘦小的身躯……初次见面,樊先生的举止身形已让
择一事而终老 心归处是敦煌
其他
一个人做点事情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成一件事。樊锦诗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守护、研究、弘扬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樊锦诗觉得,能与莫高窟相伴一生是件幸福的事。眼下,80多岁的她依旧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编写《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9窟考古报告》上。这份历时十余年编写的共计30多万字的考古报告有望明年出版,将成为继《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后关于敦煌洞窟的又一份“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敦煌女儿”
其他
85岁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在莫高窟工作整整60年。今年这个暑假,她有些忙碌。和市民游客一同观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看望慰问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家,她步入剧场时,观众自发站起来,给予热烈掌声;她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设立“樊锦诗基金”;收录个人60年的学习、研究、管理和收获经验的《樊锦诗文集》正式对外发布;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樊锦诗星”……所到
扎根大漠心系敦煌的国宝守护人
其他
 初夏的江南进入梅雨季,杭州溽热的天气与大约3000公里外的西北敦煌迥异,但这两座遥隔山水、看似毫不相及的城市却因为一个人被联系在了一起。  她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1938年,祖籍杭州的樊锦诗出生在北京,自1963年大学毕业后,她便开始了与莫高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守。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莫高窟在1987年成为中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并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全球典范。
授课见证
择一事而终老 心归处是敦煌
2023-09-04 15:50:06
“敦煌女儿”樊锦诗,捐赠1000万给北大
2023-09-04 15: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