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一
  • 陈诗一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擅长领域: 宏观经济 生态环保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上海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8264192900 QQ:2703315151 微信扫码加我好友
  • 在线咨询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全球统一行动

主讲老师:陈诗一
发布时间:2023-10-27 15:53:40
课程详情:

坚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不过气候变化、疫情、地缘政治等事件带来全球性挑战。联合国今年的一份报告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受到危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企业践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具体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围绕相关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近日对话了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他长期从事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中国经济转型与金融发展等领域研究,并主持可持续发展智库研究团队。

陈诗一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全球统一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来看,气候问题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无序碳排放造成的,应该拿出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COP27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于11月召开,期待各方全面落实气候行动,把已提出的目标转化为有效的政策、具体的项目,而不是空喊口号。

谈到企业践行可持续绿色发展时,他表示,企业应为发展中不良环境行为“买单”,或通过改造升级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等方式减少排放,或将环境成本内部化。

期待各方全面落实气候行动

新京报贝壳财经: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目标和ESG是各大会议的焦点,应如何准确理解二者的联系,二者的内核之于社会有怎样的意义?“ESG主要适用于企业和工商界,可持续发展目标适用范围更大。”这么说是否准确?

陈诗一:“可持续发展”相比“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是更宽泛的概念,它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上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后,全球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不过一定程度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到70年代时出现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于是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015年联合国又把可持续发展细化为17个具体的目标,有无贫穷、零饥饿、减少不平等、优质教育等,与能源环境相关的目标包括气候行动、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等。

ESG概念前身是CSR(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概念形成的时间差不多。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很多学者意识到企业不仅要追求自身利润,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和义务。大概在上世纪80、90年代,挪威、日本等国的一些企业责任报告中就出现了与环境相关的内容。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更加聚焦企业的绿色生产,越来越多地开始说ESG,把环境维度提高到第一位,之后又逐步推移到气候变化、碳相关的信息披露,整体来说是一步步深化和聚焦。ESG的目标受众也更加明晰,就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同时指标更为量化、均匀、可操作,便于企业投资。

新京报贝壳财经:疫情、地缘冲突等多重危机叠加之下,联合国今年的一份报告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受到危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COP27会议于11月召开,我们有哪些关切和期待?

陈诗一: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不容易实现,需要全球统一行动才会有效果。以应对气候变化来看,气候问题其实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无序碳排放造成的,理应拿出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比如面对现在更为频发的洪涝灾害、干旱等,许多发展中小国尤其是岛国需要有基础设施来应对极端天气,这些都需要资金。

发达国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做出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的承诺,迄今尚未兑现,且不少发达国家现在都抱着“让别人多做一点”的态度。其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对气候变化起步最早的欧洲,受当前经济下行、能源困境等影响显得力不从心,不少欧洲国家今年宣布重启火电;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则还是资源消耗型,从生产部门到生活部门的环保意识都不是很强,近年还在气候变化事务中反复摇摆。

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在近几十年间不断加深,从上世纪80年代制定节能战略,到2009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相对减排”;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到2020年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二十大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一直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对于今年召开的COP27,期待各方全面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和“国家自主贡献”的制度安排,把已提出的目标转化为有效的政策、具体的项目,而不是空喊口号。

政府和企业要双向推动,绿色发展才能向前

新京报贝壳财经:经济增长压力也会掣肘能源转型的进程,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二者关系?

陈诗一:兼顾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是个老问题,要处理好当下和长远的关系、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目标需要从短期就做起。

我们已经从西方工业化的历程中看到,环境破坏型、能源消耗型,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走不通。不过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也要结合实际,既要发展也要安全,“先立后破”是近两年我国明确的能源转型政策,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这是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制定的,现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但由于煤炭资源多且相对便宜,煤炭消费仍占到近60%,新旧能源要有效衔接,否则很容易出现像今年“水电大省”四川限电的情况。

煤炭在我国具有主体能源地位,继续使用的同时要提高清洁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从煤炭开采技术看,当前我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在2020年暑假到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鄂尔多斯矿区调研,那里的露天煤矿不像很多人传统认知中的一个大坑,而是在上面覆盖了很多植被,变成湿地或公园,种植瓜果蔬菜;煤炭资源同样丰富的陕西榆林,处于黄土高原地区,现在也是植被茂盛。据权威监测数据,近20年间地球变得比以前更绿了,我们是新增地球植被的主要贡献国。

煤制油也是我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的有益探索,燃值比石油制油更高,且全透明,具有经济性,可作为特种燃料用于火箭发动。长征七号火箭使用的就是液氧、煤油推进剂,是我国第一型“全绿色”中型火箭。

除了提升技术水平,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必须靠国家战略引导理念。市场经济可以灵活地调节引导经济走势,但市场“看不见的手”主要是通过价格引导企业资源流动追逐利润的,也有兼顾不到的地方,比如市场失灵,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政府必须要有战略规划和措施,自上而下地反映到市场,破解负外部性问题。比如给市场一个引导,不做绿色低碳转型就没有前途。

新京报贝壳财经:企业践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具体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陈诗一:政府要自上而下地破解负外部性问题,同时企业也要自下而上地践行绿色发展,双向推动才能向前。近年政策在不断干预,比如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建设碳市场提供配额交易等方式约束企业无序碳排放,将碳减排责任压实到企业,还可以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企业应当为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不良环境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买单”。要么通过改造升级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等方式减少排放;要么把环境成本内部化,把环境绩效纳入到财务绩效中,再做基于成本收益的抉择。环境成本内部化虽然会使企业当期的财务成本增加,但是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可以抵消前期对环保的投资,从而达成环境成本内部化与财务绩效的共赢,比如通过投资绿色低碳项目增加正向环境资产。

加强企业ESG信息披露是大势所趋

新京报贝壳财经:ESG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可以让社会更好地了解企业,近年发布ESG报告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您如何看待企业ESG信息披露的趋势?企业对ESG发展的重视程度已经足够高吗,如何进一步提升相关管理水平?

陈诗一:企业的投资生产决定要考虑环境维度因素,投资一家企业,也要了解它是不是值得、是不是可持续,这就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包括企业环境管理信息、碳排放信息、生态环境违法信息等。早前相关部门只要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信息披露,随着全球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信息披露还应加强。

按照国资委的要求,要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实现相关专项报告披露的“全覆盖”。从这几年看,不少央企国企的环境、可持续指标优于民企,央企披露ESG专项报告将对市场有引领作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ESG投资已成为金融市场落实碳中和战略的主要抓手,您如何评价ESG投资现状和成色,还面临哪些挑战,对此您有何建议?

陈诗一:ESG投资、绿色投融资、气候投融资等是同一个概念,说法不同,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广义的绿色投融资,就是大家都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来进行资金配置,资金可以来自国家或市场。例如2020年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启动运营,总规模超过800亿元,首期主要投向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政府基金可以视为“种子基金”,可以引导资本参与到绿色金融中来,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产业发展。

目前ESG投资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ESG基金、ESG指数等支持绿色项目的金融产品为主。我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已居全球前列,不过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在百万亿级,不同行业、不同技术需要不同的政策,投资的一个关键是要以市场化的价格投向关键节点领域,建立有效的碳价格形成机制很重要。市场中已有许多ESG指数产品,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也推出了“复旦碳价指数”,是根据我国碳市场特征编制的碳交易产品系列价格指数,包括国内首个国际化的可再生能源指数,希望能推动碳市场的活跃度以及与国际碳市场的接轨。同时还推出了碳资产核算、碳资信评价标准,指导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银行给企业授信时,贷款利率高或低,通过看碳资信评价就一目了然。

其他课程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宏观经济
绿色金融是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助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期金融前沿讲堂,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教授在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长三角绿色金融与一体化发展为例,通过制度政策、市场活力、保障措施几个维度来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评估指数,对绿色金融如何高效助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行阐
气候投融资试点要着重破解五大难题
其他
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并提出要在未来5年里继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其中明确,中国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全球统一行动
可持续发展
坚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不过气候变化、疫情、地缘政治等事件带来全球性挑战。联合国今年的一份报告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受到危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企业践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具体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围绕相关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近日对话了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他长期从事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
转型金融将更加有效促进低碳转型
碳达峰 碳中和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转型金融的概念逐渐出现。该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9年3月提出,主要指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融资活动。2022年G20峰会进一步形成了G20转型金融框架,正式拉开了全球范围转型金融的大幕。转型金融不同于绿色金融事实上,转型金融概念,曾一度与绿色金融概念混淆,两者的区别是什么,范围是否重合,成为许多研究和实践的困惑。根据近年来中国人
授课见证
“大气环境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
2023-10-27 16:14:42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10-27 16: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