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国企改革专题”今日举行。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安同良出席并以《“卡脖子”技术测度及全产业链赶超》为题发表演讲
安同良表示,我国目前面临西方发达国家技术胁迫,现在很多的“卡脖子”技术研究是隔靴搔痒,根本不知道怎么找到“卡脖子”技术。有人认为“卡脖子”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有人认为是一个产品,比如说“光刻机”卡了中国的脖子,这对老百姓(22.990, -0.31, -1.33%)讲没问题,对专业经济学来讲就外行了。
在其看来,“卡脖子”技术是打开“产品包”——这个产品包里面有无数的技术,而关键的、绕不过去的枢纽节点才是“卡脖子”技术,即“卡脖子”技术就是专利网络里面枢纽节点,由此,安同良发明了复合测度“卡脖子”技术方法。
新技术来源在哪儿呢?在专利。一般而言,新技术往往以专利(正在保护期) 形式来显性表达,而失去专利保护期的技术已相对成熟、相对落后,失效后的专利往往成为公共技术或知识,根本卡不了脖子。
安同良构建了一个由专利引用网络和专利归属网络组成的复合网络。专利引用网络是使用改进的PageRank算法,测度各个单一专利对整体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专利归属网络则使用HITS算法,测度企业的创新能力。
安同良介绍,通过上述测度工具对我国锂电池行业进行分析,结果揭示了我国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产业链上各部门协同发展,实现了在该领域的全产业链赶超发展。凝练出“全产业链赶超”这一技术追赶的“中国模式”,即以产业政策为牵引、以大国市场需求为支撑、以完整产业体系配套为基石,在全产业链形成“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技术赶超模式。
他强调,专利网络是无标度的网络,有一个度分布,不是随机网络,有大量的节点,具有联通性、稳定性和脆弱性。脆弱性只指,如果关键的点被人卡住或者剔除掉,网络就破裂了,“为什么跨越不了技术难点呢?关键的点被人卡住了”。
安同良表示,上述模型工具构建了一个从专利企业、行业、国家的叠加“卡脖子”技术通用算法,能够减少企业家、工程师等的搜索成本。
“用我这个算法一下子就把专利关键‘卡脖子’技术找出来了”,安同良还透露,有记者问他要不要注册专利,“我说不需要,发表出来,企业家、工程师用我这个算法就够了,包括腾讯副总裁马斌说能不能做一个APP,我说可以,只要有数据,在手机里面有APP,我把这些关键的知识点给你拿出来,这样的话也给我们企业讲,要深度企业嵌入世界的创新网络,利用中国大国市场和全产业链赶超模式瞄准关键的技术也可以卡别人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