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持续推进“放管服” 等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地方行政管理部门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服务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今年,不少地区都发布了自己的营商环境白皮书,公布了自己的新政策。
5月14日下午,环球网与成都市温江区政府联合举办了“成都市温江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8条新政策”专家研讨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进行了题为《打造更加开放的包容性营商环境》的主旨演讲,就营商环境的概念认识、温江区的营商环境特点以及关于温江区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享。
张亚光副院长谈到,营商环境虽然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出现在中国大陆媒体中不过20年的时间;但实际上,西方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逻辑脉络都是在讲营商环境问题。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从开始的劳动、土地双要素,到后来的劳动、土地、资本,再到后来的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制度……无一不和营商环境有关。可以简单认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要素的集合,因此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不管你是否意识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它都在发挥着最基础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营商环境决定了一国一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美国经济学家Acemoglu和Robinson有一本影响很大的著作Why Nations Fail,里面讲到决定国家经济成败的无非就是四种制度:包容性的经济制度、攫取性的经济制度,包容性的政治制度、攫取性的政治制度,展开里面的具体内容,讲的都是营商环境,比如市场准入问题、产权保护问题、政府功能问题等等。
Acemoglu他们的基本观点和结论是,包容性的经济制度和包容性的政治制度是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我理解的“包容性”,就是公平、公正、公开,政府减少干预但不能缺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要给人以希望。
对于温江区的营商环境的特点时,张亚光认为,温江区的营商环境已经属于国内同级别城市的前列位置,有些指标甚至达到国内国际的领先水平。具体来说,温江区的营商环境有如下几个特点:1、基础厚实,在西部地区里面属于底子比较厚的;2、科技引领,近几年科技成为产业主体;3、持续创新,在营商环境方面有许多新的举措;4、优势突出,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培育,温江区的营商环境有很多亮点。
温江区目前有关营商环境的工作大多数还是在向国内外先进地区学习和对标,但未来目标肯定不止于此,温江区有条件有能力打造成为国内营商环境的标杆和模范。总体的思路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按照包容性的制度框架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的机制设计。现在需要注意的问题,除了专家们提到的金融服务、税率等问题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三医产业是朝阳产业,但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也有“灰色产业”的特点,行业标准和规则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建议温江区应当高度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动向,或者主动参与到规则制定中,力争引领国内三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地。
第二,区内重点产业与国际形势关联紧密。比如医药科技行业,受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营商环境的完善要更具国际化视野,要深入分析、提前研判。形势变化有利有弊,该吸引的资源要抓住时机吸引,该转型的行业产业要壮士断腕。
第三,关注营商环境的外部性。比如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怎样和成都、四川、西南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和国家新的战略方针结合起来,既要领先发展,又要协调发展。营商环境是1+1大于1的,周边都发展起来,就会形成更大的集聚效应。
张亚光最后还提示到,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健康产业正处在变化的关键时期。人们的健康意识提升,医疗科技加速发展,普通人对生命意义有了更多的深层思考,这些变化对健康产业发展都是有利的因素。除此之外,由于全球经济受到普遍影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会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新的调整,资本、技术的跨国、跨区域流动会有新的特征。温江区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引进国际优秀人才,直接对标国际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