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部署了“十三五”时期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尤其是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重点安排。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也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必须科学把握、扎实推进。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农业“三新”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呈现新特点。受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等影响,农业增产潜力受限。同时,生产布局的区域特征日益明显,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农产品消费呈现新特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差异化多样化需求逐渐增多。三是农产品流通呈现新态势。国内外价格持续倒挂,国内库存高企、进口不断增加。国内外联动性增强,国内市场活跃度与风险加大。
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势头,必须在准确把握上述农业“三新”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五个方面着力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当前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总体要求,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结构调整谋布局。一是调整品种结构,通过适当调减玉米面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库存结构,探索“大食物”途径。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促进当前和长远稳粮增收。二是调整品质结构,按照绿色化、可持续的要求,减少化肥、农药等不合理使用,发展优质特色农业。三是调整区域结构,发挥农产品优势布局带动作用,推动不同区域统筹管理,协调互动。
(二)以一二三产业融合拓空间。一要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推动生产、加工、物流一体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延长产业链,引导产业集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激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二要打造农村公共服务升级版,既推动产品升级,又推动服务延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的应用,促进城乡互动。通过产业融合与服务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统筹发展。
(三)以质量品牌增效益。一是坚持以标准化为抓手,聚焦提质增效,健全标准体系,建立追溯制度,促进“产管结合”,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并重。二是以品牌化为导向,将品牌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战略,以品牌带动品质,以优价激励优质。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生态可持续。
(四)以市场流通激活力。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推动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产销对接,降低交易物流成本。二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导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和产品。
(五)以创新实践添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基于农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实际,加大实践探索和制度跟进。一是政策扶持方式创新,深入对临时收储、价补分离、农业补贴以及高标准农田创建扶持等深入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健全扶持体系。二是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科技创新,在新品种新技术、机械化、信息化等方面深入研究,重点突破,提高科技支撑力。四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加强主体教育培训,强化金融服务,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农业产业。
农业供给侧改革既涉及生产力的调整,又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供给端发力破除增长困境,全面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水平、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将有力拉长农业这条“四化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