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刚
  • 张永刚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政治学博士,全国管理科学研究会会员
  • 擅长领域: 党史党建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郑州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3140553134 QQ:2703315151
  • 在线咨询

邓小平简介

主讲老师:张永刚
发布时间:2021-08-10 14:33:49
课程详情:

邓小平简介(一代伟人邓小平)

一代伟人邓小平
讲师:张永刚
一、邓小平生平简介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
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四川广安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后转往苏联学习。1926年底动身回国,被派到西北部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军队中从事政治
工作。1927年底至1929年夏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底和1930年初,同张云逸等在广
西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
地。
  1931年到位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曾担任军委总政治部秘
书长、红军报纸《红星》报主编和中共江西地方组织的领导工作。1933年由于拥护毛泽东
的正确主张,曾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年底担任中共中
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了在贵州省遵义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129师政治委员,同
师长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这些地区的抗日战
争。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
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1947年同刘伯
承一起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
进攻。在对解放战争具有重大意义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他和刘伯
承、陈毅等指挥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并向华东、中南、西南各省进
军。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
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
)副总理。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中共七届五中
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
章程的报告。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6
年至1963年,曾多次赴莫斯科同苏共领导人进行谈判和斗争。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遭到公开批评和谴责。1969年至1973年
间下放到江西省的一个工厂从事体力劳动。1973年3月恢复副总理职务。1974年4月代表
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首次向全世界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
分的战略思想。周恩来总理病重以后,他主持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并于1975年1月任中
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着手
对当时极端混乱的局势进行整顿,并同当时拥有很大权力的江青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
争,因此受到迫害,1976年4月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上恢复了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同年8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副主
席、中央军委副主席。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3月,邓小平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在同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上,他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
六中全会通过了在他主持和指导下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
次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从1978年以来,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决策人,领导全党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时
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982年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
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共十三届
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退出领导岗位。
1992年春,他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根据谈话精
神作出了“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决定”。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的步伐。
二、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一)开启改革开放这一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改革开放在近百年中
国历史中的意义,完全可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媲美,这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节
点。
(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1978年到1992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
党中央,逐步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至今还指导着中国前进
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提出“发展硬道理”和“三个有利于”这一解决阻碍改革开放的政治分歧的思维
方式。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人们对很多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思想、观点
,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这一政体要求的争议,“发展硬道理”和“三个有利于”的提出,很
好地解决了这些争议,让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卸下包袱,大胆尝试,大胆地干。
(四)提出“一国两制”这一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策略。顺利实现香港与澳门的回归
,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但港澳地区已经实行了许多年的资本主义制度,其经济与社
会的发展水平也非中国内地可及,邓小平极具智慧地提出“一国两制”政策,从而为港澳
主权的顺利回归与交接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五)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迅速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温
饱问题。搞了二三十年的社会主义,还没有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这是1977年前后的
真实写照。自从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这一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的经济政策以来,短短五
六年时间,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后来,由于认识到人们的劳动在财富创
造过程中的差异,又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思想。
(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改善人民生活物
质条件为要务,让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通向勤劳致富的阳光大道。
(七)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不尊重
知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民族。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倡导党
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爱护。
(八)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避免了党因思想政治分歧出现分裂。对毛泽东
的评价,在当时“文革”刚刚结束的历史时刻,是极敏感和需要政治远见的重要课题。承
认毛晚年的重大错误,同时肯定毛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功绩,把功绩放在第一位,错
误放在第二位,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九)废止以意识形态差别来区分敌友的外交思维方式。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外交
思想受意识形态影响较重。邓小平以其外交家的战略智慧,主张虚心学习一切先进的外
国文化和科技,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待广交朋友,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授课见证
推荐讲师

马成功

Office超级实战派讲师,国内IPO排版第一人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北京市

学员评价:

贾倩

注册形象设计师,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

郑惠芳

人力资源专家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上海市

学员评价:

晏世乐

资深培训师,职业演说家,专业咨询顾问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

文小林

实战人才培养应用专家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