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剑峰
  • 殷剑峰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 擅长领域: 宏观经济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北京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3370590290 QQ:863028124 微信扫码加我好友
  • 在线咨询

为什么社融增长带不动M1

主讲老师:殷剑峰
发布时间:2023-09-01 16:49:07
课程领域:国企改革 宏观经济
课程详情:

社融增长带不动M1并非今年1月份才发生的新现象,而是2017年以来就一直存在(图1)。将2004年以来的数据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个时间段是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观察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可以发现,在第一个时间段(图1A),累计新增社融同比与M1同比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社融增速加快通常对应着M1增速加快;在第二个时间段(图1B),两者的关系明显弱化,2017年以来社融平均增速超过了14%,但M1平均增速仅为7%。

社融增长之所以带不动M1,第一个原因是企业部门一直在去杠杆,企业自身的负债动力很弱。

如果不考虑疫情冲击的影响,2017年以来中国总体的杠杆率都处于稳中有降的状态(图2)。刚刚过去的2021年更是大幅去杠杆的一年,居民、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四大部门加总的宏观杠杆率为270%,比2020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去杠杆的力度为过去十年罕见。在四大部门中,企业部门是去杠杆力度最大的部门。2017至2019年的企业杠杆率水平都低于2016年,在2020年疫情冲击导致的被动加杠杆之后,2021年企业部门的去杠杆再次成为宏观杠杆率下降的最主要因素。2021年企业部门负债增速逐季回落,全年企业部门杠杆率较2020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已经回落到接近2015年的水平。

从社融的结构看,由于企业负债动力弱,占比最大的贷款增速低于整个社融增速。从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贷款平均增速只有11%,比社融平均增速低3个百分点。2022年1月份贷款增速下降至不到10%,比大幅增长的社融增速低9个百分点。虽然1月份企业债券发行同比增速高达48%,但企业债券在新增社融中的比重不到10%,无法抵消贷款增速的下滑。

社融增长之所以带不动M1,第二个原因是其他部门通过负债来增加支出的动力减弱,从而使得企业营收难以增加。

先看地方政府。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负债动力同样较弱,并且负债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借新还旧,而不是产生新的支出。2017至2019年地方政府杠杆率保持稳定,在2020年疫情冲击导致的被动加杠杆之后,2021年杠杆率上升的幅度下降。在增速明显放缓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券中用于借新还旧的部分明显上升。在2021年新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中,再融资债券的发行占比高达42%,为历年最高。城投债券的增量较高,2021年全年新增2.4万亿选,较2020年增量高出近6000亿元,但城投债券的增速较往年有所下降,而且,用于借新还旧的比例也很高。

再看居民部门,这是2017年以来加杠杆的主要部门。与2016年相比,到2020年居民部门上升了16个百分点。2021年,居民部门全部负债的增速逐季回落,全年杠杆率基本维持在2020年的水平——这是2008年以来居民部门首次停止加杠杆。从居民部门负债的工具结构看,由于对小微贷款的鼓励政策,各季度经营贷款增速基本保持稳定,全年中长期经营贷款和短期经营贷款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9.8%和18.4%,大幅高于消费贷款增速。各季度中长期消费贷款和短期消费贷款增速逐季回落,至年底分别为11.6%和6.6%。

居民部门停止加杠杆的首要原因当然是房地产政策的紧缩,这使得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下降。但是,短期消费贷款增速的更快下滑则反映了居民收入和就业压力上升。2021和2020两年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增速仅为5.8%,较2019年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对教培行业、互联网平台、房地产和高耗能企业的严厉整顿,相关从业者特别是青年群体大量失业。2021年,16至24岁、20至24岁两个群体的青年失业率分别高达14%和20%,农民工就业数量的增速仅为0.3%。在收入下滑和失业增加的情况下,2021和2020两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不到4%,低于2019年的6%。

后续M1能否尽快见底回升,其一是取决于政府部门负债能否继续保持增长,并且负债中用于新增支出而不是借新还旧的比重能否上升;其二取决于企业部门负债动力能否增强。我们已经看到,企业部门负债动力弱不是短期现象,而是2017年就一直存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宏观上的资本边际报酬过低。

采用多种方法计算表明,随着人口和劳动力增速的持续下滑,中国的资本边际报酬近些年快速下降。在最好的情况下,中国的资本边际报酬已经下滑到大体相当于美国的水平(图3);在最坏的情况下,更是接近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的日本。然而,在资本边际报酬大幅下降的同时,中国的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比其他国家高很多。以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中国的名义收益率比美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由于中国的CPI只有0.9%,美国高达7%,中国的真实利率为2%左右,美国真实利率为负值。日本虽然也是CPI通缩,但其长期优惠贷款利率自2016年以来就仅为不到1%。

总之,企业负债动力弱,归根到底是因为宏观上的投资回报太低,利率太高,因而降准已经没有用处。经济起底回升一看财政支出,二看央行能否大幅降息。

其他课程

财政不可能三角:增支、减收、控债
宏观经济
2022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稳经济,而稳经济的关键在于财政政策。对此,从上至下皆已达成共识。然而,在“增支”(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减收”(减税降费以降低实体经济负担)、“控债”(控制政府债务以防范风险)这三点之间不可能同时实现。道理很简单: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新增债务从稳经济的角度看,当然要选择增支和减收,但财政收支恒等式决定了必须增加政府债务。观察2008年以来中国四大部门新增债务可以
为什么社融增长带不动M1
宏观经济
社融增长带不动M1并非今年1月份才发生的新现象,而是2017年以来就一直存在(图1)。将2004年以来的数据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个时间段是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观察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可以发现,在第一个时间段(图1A),累计新增社融同比与M1同比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社融增速加快通常对应着M1增速加快;在第二个时间段(图1B),两者的关系明显弱
全球大流行病的冲击
其他
新冠疫情在境外已经蔓延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这是一场对全球经济供求两侧的大冲击。在疫情爆发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经济体已经面临供求两侧的长期停滞压力,大流行病的冲击有可能将这种压力变成一场类似于大萧条的“完美风暴”。在全球化时代,外部冲击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全球共周期的绝对力量,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由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政、货币金融政策决定的相对力量。全球大流行病的经济影响:供求两侧的全球
应建立由央行牵头的伞形功能性监管体系
宏观经济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制有三个关键的特点:第一,从配置金融资源的方式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政府主导的体系,不是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系,无论是在银行存贷款还是资本市场都是如此;第二,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以银行为主导的体系,这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体系完全不同;第三,从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是相对封闭的,外来证券投资与GDP之比甚至落后于印度。  这样一个政府和银行
授课见证
推荐讲师

马成功

Office超级实战派讲师,国内IPO排版第一人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北京市

学员评价:

贾倩

注册形象设计师,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

郑惠芳

人力资源专家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上海市

学员评价:

晏世乐

资深培训师,职业演说家,专业咨询顾问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

文小林

实战人才培养应用专家

讲师课酬: 面议

常驻城市:深圳市

学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