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其他新技术一样,是在快速迭代、快速变化、快速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互联网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到今天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了。” 在许小年看来,消费互联网的热潮已经过去,但工业互联网的帷幕刚刚拉开。“深刻理解当下,才能赶上创新的浪潮。”
许小年强调,商业的本质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价值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换句话说,任何新技术如果不能提高利润,就毫无意义,也不值得企业追求。只有始终把握这条主线,善于选择合适的技术组合,才能够指导企业制定科学的数字化战略和转型路线。”
“商业的最高境界是收益递增,即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销售额提高,单位销售利润也越来越高,互联网正是一种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收益递增的强大工具。因此,互联网不但可以重塑各个行业、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甚至还有可能改变整个国家经济的大格局。”许小年进一步表示。
那么,互联网如何推动企业实现收益递增呢?许小年告诉记者,第一,互联网得益于梅特卡夫效应,即网络价值会随着节点数的增加而形成指数级增长;第二,互联网具备双边市场效应,收益递增来源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相互促进与正反馈;第三,互联网具备规模经济效应,源自固定成本的分摊;第四,互联网具备协同效应,企业建设和维护平台的成本是固定的,在平台上开展的业务越多,分摊平台成本的效果也就越好。许小年分析认为,工业互联网基本不具备梅特卡夫效应,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也无法和消费互联网相比,它的行业和企业属性非常强,所以成功的必要前提是掌握行业知识(IndustryKnow-how),正是行业知识决定了工业互联网的逻辑与消费互联网迥然不同。
许小年同时指出,由于工业互联网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征,哪怕在同一个产业,企业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企业成为了工业互联网的主角,而一些大型技术公司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迟迟不能取得进展,原因之一就是在缺乏行业知识的情况下,反客为主,沿袭消费互联网的模式,而没有意识到场景和任务的截然不同。
“打造工业互联网的前提是数字化。”许小年表示,工业互联网在本质上是一个物联网,需要将企业的内外所有资源连接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物互联”,包括人财物、产供销以及算力、客户、供应商。万物互联互通,“通”是沟通或通讯(communication),人和机器沟通要有共同语言,共同语言就是数字,所以在工业互联网的世界中,数字化是前提。
事实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此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也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这也标志着数字中国驶入快车道。
《规划》指出,要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物联网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为企业组织的重塑创造了条件。管理的变革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由此产生的效益超出想象。国内工业互联网虽然起步晚,但起点并不低,只要踏踏实实做事,就一定能取得相应成就。”许小年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