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一、绘制新蓝图、谋划新格局
(一)“十三五”的10大成就
1.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2.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
3.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4.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
5.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6.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8.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9.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10.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呈现“中国之治”。
(二)“十四五”及2035我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重大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世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情”——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三)2035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目标
1.基本实现现代化的9大目标
(1)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2)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3)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4)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5)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6)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翻一番),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8)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9)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六新”目标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四)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12条具体措施)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2.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3.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4.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7.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8.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10.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11.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12.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五)实现宏伟奋斗目标的“政治灵魂”
1.指导思想
2.必遵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层建筑)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根本规律)
(3)坚持新发展理念。(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5更))
(4)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生产关系)
(5)坚持系统观念。(方法论)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
(一)内生选择
1.我们为什么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国民经济体系和超强供给能力
2.为什么我们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1)世界需要“中国”:
(2)中国离不开“世界”:
(二)战略抉择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突出。
(3)“大萧条”及全球贸易衰减
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路径和政策选择
(一)坚持“扩大内需”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大“蛋糕”,增加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规模。
2.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畅通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循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鼓励灵活就业的地摊经济健康发展。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保收入分配向劳动者倾斜,较少消费者后顾之忧,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
4.大力保护产权,稳定社会预期,充分调动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
5.大力发展新型消费。加快拓展时尚消费、定制消费、信息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增加健康、养老、医疗、文化、教育以及安全等领域消费的有效供给,激发全社会消费活力。
6.创新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鼓励合理的公共消费。
7.扩大新基建投资,增加传统基建投资,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二)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提高供给质量,加强实体经济,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2.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攻克“卡脖子”技术,打通技术“堵点”
3.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与新发展格局互为表里、内在统一。
坚持“改革开放”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加快构建高水平市场体系
2.进一步扩大开放,畅通“双循环”通道
(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