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提不起精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能拖一天就拖一天,甚至在早上迟迟不愿起床,对上班工作很抗拒......这就是员工的“职业倦怠”: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杯耗尽的感觉,这是源自心理的疲乏。作为企业管理者或人力资源工作者,是时候了解一下员工“累”的原因,并学习积极干预的方法了!
1、准确诊断:了解“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发展阶段,准确定位倦怠人群 2、分析成因:分析员工“职业倦怠”的真实原因,制定高效的干预方案 3、对症下药:利用积极的“职业倦怠”干预手段,帮助员工重燃工作激情与活力
一、 如何识别职业倦怠
1. 谁偷走了我们的激情?
2. 职业倦怠发展的三个阶段:应激、疲劳、防御应对
3. 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工作成就感降低
二、 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 投入 VS 倦怠
2. 积极心理学对职业倦怠的研究
三、 职业倦怠的个人、人力资源及组织的有效干预
1. 员工个人的积极干预手段 & 案例分析
2. 组织层面的积极干预手段 & 案例分析
u 测量工具:《职业倦怠程度测量表》